勇,众唐军 将士勇猛,所以一击全胜。高丽统兵将领犯了兵家大忌,而唐太宗用兵巧妙, 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十面埋伏”是历史上又一脍炙人口的战例。袁绍在官渡大战中一败涂 地,回到冀州,心烦意乱,不理政事。好在不久他的儿子袁熙、袁谭和外甥 高于带来幽州、青州和并州兵共计16万,援助冀州。袁绍重整四州兵力,尚 有二三十万人马。袁绍进兵仓亭,与曹cāo再决雌雄。双方接战,袁绍的三儿 子shè死曹军将领吏涣,两军一场混战,各有损失,各自鸣金收兵。回寨之后, 程昱献了一条 “十面埋伏”的计策,曹cāo照计部署兵力。他把军兵分为左右 各五队,左面:一队夏侯,二队张辽,三队李典,四队乐进,五队夏侯渊; 右面:一队曹洪,二队张 ,三队徐晃,四队于禁,五队高览。中军许褚为 先锋。第二天,10队人马先出发,分左右埋伏好。到半夜时分,曹cāo命许褚 假装劫袁军营寨。袁绍五寨人马一齐起来,许褚领军便退。袁绍领兵赶来, 喊声不绝,到了天亮,赶到河上。曹军已没有退路,曹cāo便大声对众将士说: “前面已没有退路,诸军还不拼死作战吗?”众军转过身来,奋力向前。许 褚飞马上前,力斩数十名袁军将领。袁军顿时大乱,袁绍急忙退兵,曹军在 后面紧紧追赶。袁军正退,一声鼓响,左边夏侯渊,右边高览,两军冲出。 袁绍集中三子一甥,拼死冲开一条血路,奔逃而去。刚走不到10里,左边乐 进,右边于禁杀出,只杀得袁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再走不到几里。左边 李典,右边徐晃,又截杀一阵。袁家父子吓得丧魂失魄,好不容易奔入旧寨, 命令做饭,刚准备进餐,左边张辽,右边张 又来冲寨。袁绍慌忙上马,直 奔仓亭。袁军人困马乏,又饥又渴,正想休息,曹cāo大军又随后赶来。袁绍 只得再逃。正走之间,右边曹洪,左边夏侯挡住去路。袁绍大呼: “如不 决一死战,我们必定被擒!”众人奋起余力冲锋,才算脱出重围。袁熙和高 干都负了箭伤,军马也快死光了。袁绍抱着三个儿子,痛哭一场,昏倒过去。 众人急救,袁绍口吐鲜血不止,叹道: “我经历战斗数十场,没想到今天如 此狼狈!这是老天爷要灭我啊!”袁绍只好命大儿子袁谭、二儿子袁熙和外 甥高于各回本州,整顿人马,准备调用;自己带领三儿子袁尚等人退回冀州 养病,命袁尚、审配和逢纪暂管军事。 曹cāo在仓亭之战大胜袁绍,关键在于按程昱的建议,战术运用成功。他 利用袁绍急于报仇雪耻的心理,诱敌计运用成功,很容易就把袁绍全军引入 了伏击圈;他又用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原理,激起曹军众将士拼死决战的 勇气,并发挥许褚英勇善战的长处,一举压垮敌军,震慑敌兵,迫使敌军进 入圈套。然后用十面埋伏,五次截杀,使得袁绍全军损失殆尽,再也无法重 整军威,为彻底消灭袁绍奠定了基础。在五次截杀中,第四次截杀尤为神妙, 利用敌军疲惫不堪,回寨休息而放松之机,再次给予打击,出其不意,不但 迫使敌军不能吃饭、休整,而且使其失去营寨依托,无法防御。这 “十面埋 伏”从构思、部署到实施都很精彩,堪称战术运用的一个典范。 以上 “破釜沉舟”、“李世民安市破高丽”、“十面埋伏”都是综合运 用战术成功的战例。当然,对项羽、李世民、曹cāo来说是成功,而对章邯、 高延寿、袁绍来说则是失败。三个战例中涉及到的战术原理,使用方法,许 多领兵将领都知道,但运用起来却大不一样,这大概就是杰出的军事家和莽 撞的武夫的区别吧!杰出的军事家能纵观全局,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不但 善于调整和使用自己的军队,而且能调动敌军就范,乖乖地进入自己的圈套
就歼。而莽撞的武夫则只知己不知彼,注重一点不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