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口稠密的富裕省份。
新军的不满和武昌起义
只要各地的军队依然忠诚,中央政府就可以对抗保路运动。驻扎在华中和华南的新军,却已经出现对政权严重不满的迹象。这些现代军队中无委任令的军官,跟旧绿营军中的各队将领极为不同。从1903年起,受训于军事学校c拥有中等文化的新军军士们就成了革命宣传的目标。邹容的《革命军》小册子揭露了17世纪满洲人的许多暴行,报纸对中央政府的批评也激起军中所有阶层的反满情绪。此外,对羸弱祖国的关注,也促使众多副官和军士组成革命团体,开会学习有关共和的政治理论。武汉地区(包括武昌c汉阳和汉口)的新军士兵尤其热衷建立学习小组。虽然军队指挥官已经解散了许多这样的学习小组,逮捕发起人c禁止宣传共和思想,可它们往往换个新名字,就再次建立起来。武汉地区革命性最强的组织被委婉地称为“文学社”。1911年夏,受周围情势的鼓舞,该组织开始计划于同年秋发动起义。
他们虽然将此次计划告知了同盟会,后者却认为它并不成熟。因此,1911年10月9日,当反叛者们在汉口的秘密总部不慎引爆了一个小炸弹时,并没有同盟会的成员在场。214但当时就在附近的警察却从房屋废墟中找到策划者名单。革命者们立刻意识到组织和自己都岌岌可危,于是决定当天夜里就发动武装起义。可他们没能及时通知士兵。因此,第二天,几名领袖就突然被总督瑞澄的军警逮捕。警卫们大肆搜捕嫌疑人,甚至把一些士兵拖到了练兵场上。随着气氛越来越恐怖,当天夜里,即1911年10月10日,受命保护武汉军火库的正目215熊秉坤与一位可疑的军官在工程兵第八营中发生争执。熊秉坤虽然并非最初密谋起义的人之一,却射杀了那名军官,并煽动自己的士兵起义。随着其他起义队伍的加入,他们很快攻下武汉军械库,并迫使黎元洪领导起义。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有三点。第一,担任湖广总督的满洲人瑞澄仓皇逃走,将此地留给了叛军。第二,反叛者们完全占领了军火库和武汉财政部,因此有足够的资金和武器,坚持到别处的援军到来。第三,事实证明,他们的领袖黎元洪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就能成为一位热情的革命领袖。他通过谨慎地联系诸如谭延闿一样的咨议局领袖,成功争取到立宪派的支持。其他省的士绅和新军领袖确定这并非一场恐怖冒险活动后,也纷纷宣布独立。因此,革命很快被期望得到袁世凯支持的改革派士绅和军阀联盟接管。
此时,待在直隶的袁世凯名义上已经退休,其实却在与摄政王醇亲王争夺北洋军的控制权。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宣统皇帝年轻的母亲立刻认为,袁世凯是朝廷最后的希望。于是,她请求袁世凯回到朝中,与共和主义者们商定休战协议。另一方面,醇亲王和满洲亲贵却不相信袁世凯,反对妥协,敦促立刻对敌人发动反击。然而,尽管醇亲王早年建起一支完全由满洲人指挥的军队,满洲权贵们还是控制不了它。在朝中众人反对将大权授予袁世凯之际,效忠袁世凯的北洋军将领以兵变为威胁,还是迫使朝廷启用了他。
与此同时,同盟会里的共和主义者们开始就革命由改革派领导的现状展开争论。武汉驻军发动兵变后,黄兴和其他同盟会领袖立刻返回华中,试图利用反满起义激起的强大公众支持。随着农民满腔热情地剪掉辫子,秘密会社攻击满洲人前哨,同盟会领袖们开始尝试组织他们自己的群众运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运动在地方上就被士绅和军方的联盟镇压了。然而,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同盟会被视为先进的革命团体,因此可以派出代表团,参加12月4日在南京举行的临时政府大会。会上,尽管一些温和派希望只要袁世凯公开改变立场,就推选他为新共和国的总统,大多数代表却青睐另外两位候选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