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的影响,却依然在地方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虽然可能并非是最重要的)的作用。也许,正是因为上层士绅不愿再放纵c维护和提升生员的利益,中央控制与乡绅治理之间的平衡才得以维系。在政界颇具影响力的上层士绅,常常以下层士绅的劣行为耻。因为,那些行为很容易危及他们在御前的地位。而且,即便下层士绅逃税32,迫使农民阶级因经济负担加重而叛乱,本就没有多少财产的他们也不会蒙受什么损失。上层士绅也会逃税,但他们对社会动荡带来的危险更敏感,因此更有可能谴责大规模的腐败行为,力挺官方纠正经济弊政的措施。再者,因为帝国的统一与上层士绅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他们对官方的支持是真诚的。
朝廷与地方士绅之间均势的变动
直到19世纪,朝廷和地方士绅之间的平衡依然维系得很好。如果士绅挪用公款过多,他们中的一些人或朝廷自身,就会剥夺士绅的特权。另一方面,如果皇帝谕令知县完全忽视士绅的利益,言官们便肯定会抗议朝廷的过度干预,并呼吁一种更宽松的行政政策。清朝的皇帝们的确在帝国行政中心主张(也的确得到了)更大的专制权力,但在政府外围不乏乡村士绅的18世纪,帝国也逐渐地故步自封。中央政府得以继续保存,平衡得以维系的原因很简单:作为关键集团的上层士绅从未获得财政独立和兵权。毫无疑问,虽然士绅作为一个社会阶层蓬勃发展,但这是以牺牲政治独立为代价的。
当然,士绅有时也能掌握财政,拥有独立军队。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社会动荡时期。比如:18世纪末白莲教起义时,为求自保的皇帝被迫谕令地方士绅组织团练。不过,和以前一样,朝廷为避免形成地方军事力量,平乱之后便解散了那些军队。然而,19世纪,朝廷却丧失了这种能力。1839年后,遭遇内忧外患的皇帝发现,要收回暂时交给士绅阶层的军事权和治安权已比之前困难得多。在18世纪,要是发生这种情况,部分原因是正式的官僚体系资源有限,所以持续增长的人口为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此外,下层士绅日益熟悉地方事务,俨然成了非正式的地方政府。到19世纪中叶,上层士绅也发现,他们不熟悉的国内外敌人不仅成为其地位的新威胁,也迫使他们不得不建立一整套全新的地方政治架构,以掌握军事和税收。在这样的时候,最忠诚的士大夫即便遇到最贪赃枉法的生员,也会乐于与之结盟。
面对难以战胜的外强与内乱,清政府别无选择,只得勉强应允上c下层士绅联手合作,组织并指挥私人军队。当时的人把这种现象比作晚唐时期的藩镇割据。然而,军事封建主义并不是什么问题。这种联盟会造成很多后果:现代形式的军阀割据以及西方士绅政治权力的形成,终将破坏中央与地方旧有的均势,彻底结束王朝时代。
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