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地图的源起和发展史我们同样有缘一窥究竟。无论是河图洛书还是伏羲八卦,所表示的图形和涵盖的方位、天象、地理以及暗藏的数学计算,都成为地图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而时至今日,测绘工作者为绘制地图所采用的天文测量法,依旧可以通过最原始的天文观测法,用观测到的天象变化得出精确的制图数据。
中华文明源起伏羲,而伏羲得河图洛书制八卦,又无意推进了地图的发明与创造。究竟是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国地图发展史,还是地图的发明创造推动了中华文明,且让我们见仁见智吧。
二、史皇作图:蚩尤大败黄帝之谜
中国人向来自称炎黄子孙,把上古时期的黄帝和炎帝视为自己的老祖宗,无比尊崇。这看似没什么争议。但若细究起来,却又有些不妥。上古时期的中华大地,生存着大大小小无数个部落。即便是炎黄二帝,也不过是两个大部落的首领罢了,何以独尊炎黄,无视其他部落的血脉与功绩呢?
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中华文化独特的传统价值观说起。由于“成王败寇”的思想作祟,后人总是愿意把自己的出身向胜利者的功劳簿上靠拢。炎黄二帝作为上古撷取胜利果实最多,最终成就中华族群繁衍和开创中原统一格局的圣人,配享后世的敬仰并不为过。
那么,炎黄二帝的胜利从何而来?特别是同时期实力不逊于他们的蚩尤部落为何在与黄帝的战争中先赢后输,最终一败涂地,成为上古历史之谜呢?
不可否认,正是以蚩尤大败黄帝为历史分水岭,决定了中华文明的兴起和炎黄二帝的历史地位。但蚩尤的失败原因,除了千奇百怪的神话传说外,还有哪些被淹没的事实真相没有被还原呢?
关于黄帝大战蚩尤,虽然史书上的记载很丰富,但战争的起因、相互的关系、战争的态势等很多地方却又各执一词,让后人莫衷一是。好在参详这些史料,有一些重要的描述皆透露出真相的端倪。几乎所有关于蚩尤黄帝之战的史籍中,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譬如风、雨、雾、霾等气象变化,指南车、画图师的应用等。把这些信息关联起来,便会指向一种特别的实用工具——地图。
黄帝时代有地图吗?地图真得在大胜蚩尤的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吗?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使用方位测量工具,并涵盖有天象、方位等基础地理信息的图形,就可以视作为原始地图。既然伏羲时期就有了河图洛书以及八卦图形这样的地图雏形,那么不言自明,黄帝时期不但肯定会有地图,而且极有可能应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尤其在大战蚩尤这样的重大行动中,地图的优势必然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大约在距今4500——5000年前,中华大地进入原始社会中晚期。源自伏羲氏的一支族群成为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部落的首领便是轩辕黄帝。
黄帝率领的部落在姬水定居,生活方式逐渐从原始的狩猎、捕鱼向更为文明的耕种时代迈进。由于黄帝部落的强大是吞并臣服各个中小部落的结果,因此拥有和培养了很多像羲和、臾区、仓颉、史皇等善于观测天象、知晓物候、绘制图画、演练算数的人才。
文明兴起的蓬勃生机,让黄帝有了更为雄厚的力量与征战四海的资本。同时,这样的历史进程给予了黄帝划定阶层,分封百官的权力。雄心勃勃的黄帝设置了最原始的官僚体系,如命羲和与常羲观测日月变化,臾区观测行星轨迹,让大挠创立甲子,隶首发明算数,容成制作乐律和律历,沮诵和仓颉造字,史皇作图,雍父造舂和杵臼,夷牟造矢,挥造弓,共鼓和货狄作舟。
这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就是史皇。史皇作图,作的是什么图?
显然,原始时代,先民部落生存极为艰难,无论东讨西伐扩大领地范围,争夺更多资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