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产品平均成本不易准确核算,或者企业缺乏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该方法就不宜采用。
成本加成定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1、 总成本加成定价法。总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时花费的全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
动成本两部分,在单位产品总成本上加一定比例的利润,就是单位产品的价格。有两种计算方法:
(1) 顺加成:
销售单价 = 单位总成本×(1+毛利率)
(2) 逆加成
销售单价 = 单位总成本÷(1-毛利率)
我们会发现,当毛利率一样的情况下,两种不同的加成方法得出的单价是不一样的。若我们设定单位
总成本为100元,毛利率为20%,那么按“顺加成”得出的销售单价为:
100×(1+20%)=120(元)
而按“逆加成”得出的销售单价则为:
100÷(1-20%)= 125(元)
这主要是因为“顺加成”是以单位总成本为基数计算毛利额的,而“逆加成”则是以销售单价为基数计算毛
利额的,基数不一样,毛利水平就不一样,价格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2、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也叫边际贡献定价法。即在定价时只计算变动成本,而不计算固定成本,在
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的边际贡献。由于边际贡献会小于、等于或大于变动成本,所以企业就会出现
盈利,保本或亏损三种情况。这种定价方法一般在卖主竞争激烈时采用。因为这时如果采取总成本加成定
价法,必然会因为价格太高影响销售,出现产品积压。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一般价格要低于总成本
加成法,所以容易迅速扩大市场。这种定价方法,在产品必须降价出售时特别重要,因为只要售价不低于
变动成本,说明生产可以维持;如果售价低于变动成本,就是生产越多亏本越多。
(二)目标利润定价法
企业根据目标利润的原则,首先确定一个目标利润,然后加上总成本,再除以总产量,就能得出销售
单价。
销售单价 = (总成本+目标利润)÷ 预期总产量
当然,目标利润定价的前提是: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需求的价格弹xìng不大,按目标利润确定的价格
肯定能被市场接受。
需求导向定价
即以产品或服务的社会需求状态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企业的营销成本和市场竞争状态,制定或调整
营销价格的方法。由于与社会需求有联系的因素很多,如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产品或服务项目的需求价
格弹xìng等等,企业对这些因素的重视程度不一,这便形成以下几种具体的需求导向定价法。
(一)习惯定价法
某些产品或服务在长期的购买使用中,消费者习惯上已经接受了这种产品的属xìng和价格水平,企业在
从事新产品,新品种开发之际,只要产品的基本功能和用途没有改变,消费者往往只愿意按以往的价格购
买产品。经营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不能轻易改变价格,减价会引起消费者怀疑产品的质量,涨价会影响
产品的市场销路。
(二)可销价格倒推法
产品的可销价格即为消费者或进货企业习惯接受和理解的价格。可销价格倒推法就是企业根据消费者
可接受的价格或后一环节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