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1 章(第3/4页)  营销管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体产品平均成本不易准确核算,或者企业缺乏一定的市场控制能力,该方法就不宜采用。

    成本加成定价法在实际运用中,又分为两种情况。

    1、                总成本加成定价法。总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产品时花费的全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

    动成本两部分,在单位产品总成本上加一定比例的利润,就是单位产品的价格。有两种计算方法:

    (1)    顺加成:

    销售单价 = 单位总成本×(1+毛利率)

    (2)    逆加成

    销售单价 = 单位总成本÷(1-毛利率)

    我们会发现,当毛利率一样的情况下,两种不同的加成方法得出的单价是不一样的。若我们设定单位

    总成本为100元,毛利率为20%,那么按“顺加成”得出的销售单价为:

    100×(1+20%)=120(元)

    而按“逆加成”得出的销售单价则为:

    100÷(1-20%)= 125(元)

    这主要是因为“顺加成”是以单位总成本为基数计算毛利额的,而“逆加成”则是以销售单价为基数计算毛

    利额的,基数不一样,毛利水平就不一样,价格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2、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也叫边际贡献定价法。即在定价时只计算变动成本,而不计算固定成本,在

    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的边际贡献。由于边际贡献会小于、等于或大于变动成本,所以企业就会出现

    盈利,保本或亏损三种情况。这种定价方法一般在卖主竞争激烈时采用。因为这时如果采取总成本加成定

    价法,必然会因为价格太高影响销售,出现产品积压。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一般价格要低于总成本

    加成法,所以容易迅速扩大市场。这种定价方法,在产品必须降价出售时特别重要,因为只要售价不低于

    变动成本,说明生产可以维持;如果售价低于变动成本,就是生产越多亏本越多。

    (二)目标利润定价法

    企业根据目标利润的原则,首先确定一个目标利润,然后加上总成本,再除以总产量,就能得出销售

    单价。

    销售单价 = (总成本+目标利润)÷ 预期总产量

    当然,目标利润定价的前提是:产品的市场潜力很大,需求的价格弹xìng不大,按目标利润确定的价格

    肯定能被市场接受。

    需求导向定价

    即以产品或服务的社会需求状态为主要依据,综合考虑企业的营销成本和市场竞争状态,制定或调整

    营销价格的方法。由于与社会需求有联系的因素很多,如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产品或服务项目的需求价

    格弹xìng等等,企业对这些因素的重视程度不一,这便形成以下几种具体的需求导向定价法。

    (一)习惯定价法

    某些产品或服务在长期的购买使用中,消费者习惯上已经接受了这种产品的属xìng和价格水平,企业在

    从事新产品,新品种开发之际,只要产品的基本功能和用途没有改变,消费者往往只愿意按以往的价格购

    买产品。经营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不能轻易改变价格,减价会引起消费者怀疑产品的质量,涨价会影响

    产品的市场销路。

    (二)可销价格倒推法

    产品的可销价格即为消费者或进货企业习惯接受和理解的价格。可销价格倒推法就是企业根据消费者

    可接受的价格或后一环节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