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民的描述。有什么资料——咳,怎么能表明上古是这样一种状态?”
韩非有些困惑:“这,众人皆知啊。”
她摇头:“这绝对不是一个称得上‘自明’的概念,我们把它单独提出来分析,会发现很多问题。”
这个讨论的维度超出了韩非的预期,让他一时不知道怎么接下去。
宁昭同倒是还他一个话头:“请您阐述一下,您所谓的小国寡民‘原初状态’的样子。”
“便如老聃所说,现今的诸国没有什么好的。实则人们活着不需要那么多的工具,看重死亡却不需要向远方迁徙,舟舆甲兵虽然俱备但并没有场合与机会去使用它。故而让人们回到结绳记事的时代,就是最好不过的统治了。在这样的国家里,人们会衣食满足,安居乐业,与邻国鸡犬相闻,但一辈子也不会有接触。”
“所以,是无国无君,无亲无友,自给自足的社会?”她与他统一概念。
韩非点头,无人主立足之地,这也是他与老学分歧的重点。
“国,代表的是政治体制的权力;君,代表的是人主的权力;亲友,代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支配的权力。您赞同吗?”
“权力”这个词让他有些在意,思索片刻,他坐直了身子:“你是想说……”
“所以老子强调的权力究竟是政治管制,还是人与人之间诞生的权力,或者仅仅停留在人主的权柄上?”
管制,权力,人主。
韩非默念了片刻,联系《老子》全篇,觉出些味道来:“似乎的确是不够分明。”
她点头:“这是其一,其二实则就是方才那个问题,这样的社会真的是上古的真正模样?”
韩非在思考,但她知道,一个性恶论者是不可能认同这样的描述的。
她默默将书卷卷起,也不等他的回答:“其三,我们需要怀疑这样的社会是否真的能良序运行。”
这下韩非可以坚定地摇头了:“人性贪婪,不会满足于天赐的温饱,一定会起争夺。没有王权约束的世界,因争夺的斗争会更加剧烈。”
“您的描述涉及到道德讨论中的本性问题,这是另一个维度了。但我们确然可以询问,这样一个资源匮乏又缺乏教化的世界,是如何消化恶意,达到良序的。”她朝他施礼,这是表明自己说完的意思。
韩非长长呼出一口气。
她的质疑条理清晰,也很致命。
宁昭同扬起脸。
“自然状态”是个很有名的政治哲学论题。
而今的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就应该生活在一个受政治管理的国度,甚至无法接受甚至想象没有政府、社区、法院、警察局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无疑井然有序,因为我们要突破它就必须有受到惩罚的觉悟,然而我们在规则与法律的要求下被控制与束缚着地去履行义务与运用权力,对每一个渴求更多自由的灵魂来说,这样的状态似乎让人有些难以忍受。
那我们有其他的选择吗?
于是我们设想一种“自然状态”(因为哲学家们似乎并不愿意对这样的状态是否存在过明确表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没有国家的存在,也没有人掌握着支配别人的政治权力。
霍布斯对此联系了英国内战后产生的无政府状态,并以对人性的研究为基础,开始对“自然状态”的设想。
他认为自然状态是可怕的,无政府的情况下人们将会在贪婪本性的驱使下将群体卷入剧烈冲突中。人人生而平等是他讨论的基础,他因此认为每个人都有杀死每个人的能力,且这个时候生产力低下物资稀缺,也便有了冲突的原因。为了权势和未来的权势,无国家状态下的人们便因此互相争斗至死方休。
总结起来,霍布斯认为“自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