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是一种充满了死亡和竞争的战争状态,而这种对死亡的恐惧天然地就有让人们自发地组织起国家的倾向。当然,他并不是说这样的状态里时时刻刻都是战斗状态,而是强调由于每个人的欲望会让社会时刻处于一种防备警惕的状态,好像疑邻窃斧,而这无疑是不可取的。
然而他与韩非一样,否认了道德的作用。
《利维坦》中说:“在这场人人相互为敌的战争中……是与非、公正与不公正的观念都不存在。”霍布斯认为在这样的状态下,因为没有公共权利来阻止你,那么甚至杀死别人以让自己获利也是获准的,只要你认为这个获利足够压倒你心中可能的天生的道德意识。
于是霍布斯认定,这里的人们在管制的缺失与欲望的催使下会无恶不作,损人利己。人们无法保护自己的私产,所以没有人愿意劳作,生产力低下,物质贫乏,以致掠夺与暴力更为猖狂。
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总是惴惴不安,思想和艺术毫无生长的土壤,人们短暂的生命没有任何价值。
不过关于道德的预设是很值得商榷的:如何证明不会有足够多的有道德感的人去阻止这样的争斗呢?倘若人类真的有强烈的利他倾向呢?
所以从洛克开始,引入了“自然法则”的概念。但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讨论了。
老子的“小国寡民”和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设想是存在差别的,但在这个维度上有很多可借鉴之处。问题既然客观存在,就不能避讳它。
她看到韩非眸光沉沉,尽是思索之色,知晓他在思考。这时候不能打扰他,她翻开蒙学简,又一字一句开始临摹。
纤手艰涩滑动,在纸上生出一个个陌生的字符,然而一笔一划间,又流淌着她熟悉的感觉。
真的,还挺熟悉的。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du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