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无锡别皇甫,偈语万年交.(第3/10页)  漉水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缘,于是也不过多打听,只跟着皇甫冉一路沿山径径直向惠山而来。

    且说那惠山有一寺庙,乃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相传乃晋时西域僧人慧照驻锡传道之处,始建于宋景平元年(公元4年),梁大同三年(57年),建大同殿,曾易名为法云禅院,入唐以来虽多次易名,但是佛法僧三宝俱足,古老的丛林里功德圆满,生机勃勃。

    陆羽幼年从佛经禅林中略有见闻,但是记忆不是很深刻。此次听皇甫冉说要去惠山禅寺,且里面住着一位故人,难免问起了皇甫冉关于寺庙的历史。

    皇甫冉对陆羽道:“现在离山寺不远了,就在西神山麓的听松石床旁。听说李白的叔叔李阳冰在此听涛狂书过好一阵呢。它的前身是南朝刘宋司徒右长史湛挺创立的“历山草堂”,当时他与南平王刘烁多以诗歌文章酬和于此,后有齐人江淹作诗于此,以至于洛阳纸贵。之后刘宋景平元年改为僧舍“华山精舍”,云徽间有京师高僧沙门僧显驻足。梁大同三年改名惠山寺的。”

    陆羽听皇甫冉娓娓道来,心向往之。

    皇甫冉见陆羽听得入迷,又见他这几日在无锡大大的山水间品茶论道,似乎有些乐不思蜀了。虽然没有品到好水,估计也差不多少了。这回惠山甘泉得让他自己品去,自己切不可多说什么。给他留点尾巴才好,哈哈。

    说话间,两人便到了西神山麓了。只见青石铺就的香道上香客挨着肩擦着背,络绎不绝;骚人墨客,帝王将相,隐迹其间;山深古木参天,道旁秀竹高洁,林海里石泉轻叩佛门妙音,微风里檀香味缥缈。好一个自由自在山野间闲暇地,天地外一番神仙所。真正的九龙腾跃,秦皇坞里多奇士,樵夫队里又奇遇,更有碣石仙客铭,曰: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陆羽和皇甫冉并肩杂于指指点点的游人香客里低声交流着前行。黄昏时分,看看寺庙近在眼前了,皇甫冉领着陆羽却不进庙,绕了个道,径直沿着寺庙围墙向寺庙后山而来。见如此,陆羽心下暗喜:哈哈!也是个真性情之人,不然不会结庐山腰的。

    两人穿过寺庙后山的片菜地,丛林前呼后拥的山坳里古树阴翳间一座新上了秋荻的草屋前一个高大健硕的大和尚正笑嘻嘻地瞅着跨步越溪而来的两人。见两人快到门口了,方才快步迎了上来。念了一声佛号:“南无阿弥托佛!”。笑眯眯地接住了二人道:“状元郎携茶山圣使远道而来,和尚草屋自今以后一般地都将是蓬荜生辉,日月常驻了。和尚有礼了。南无啊弥陀佛!”

    陆羽见大和尚头顶祥云,满面红光,知道他的佛法修为不在师傅和自己之下,不敢失礼,连忙作揖回礼道:“南无阿弥托佛!僧竟陵龙盖寺陆羽,字鸿渐,叨扰师兄清修,罪过了。”

    皇甫冉见他二人一见如故,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仿佛自己完全就是多余的一般。于是笑着摆了摆手,道:“是不是你们佛门中人都是这般地不待见世俗之人啊!还是吏身上的烟火味太浓烈了,二位圣僧怕熏着了吧?哈哈哈!”

    陆羽和大和尚见皇甫冉如此自嘲,不免哈哈大笑,双双道了声“我佛慈悲!罪过!罪过!”。

    那大和尚方才道:“状元郎折煞和尚们了,我佛喜欢清静是有的,和尚等人不敢乱惹烟火也是有的啊!南无阿弥托佛!状元郎若不是烟火味够重的话,和尚也不知你今日归山啊!”说罢,哈哈大笑。

    陆羽听着瞧着他俩互相打气,不免哑然失笑。真正的一对活宝啊!心下不免感慨:得此等好友,生相知,死相随,真乃人生一大幸事也。

    三人一边往草屋里让,一边东拉西扯。陆羽不免笑着对二人道:“兴许是皇甫兄跟和尚在山林里游逛了些时日,烟火味淡了些,不然师兄该迎接到那太湖岸边的青柳长堤了!哈哈哈!南无阿弥托佛!”

    皇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