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无锡别皇甫,偈语万年交.(第2/10页)  漉水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儒释道三教归一,历劫一二十载,无父无母,孤苦无依,连自己身世都全然不知的人,都从不曾自暴自弃过,一直坚持勤学苦练,十来岁便逃出寺庙独自闯荡江湖,数度遇难却都能够做到初心不忘,天若不佑,情何以堪!

    陆羽见这皇甫冉一表人才,眉宇间喜色旺盛,知道他此番应该是南来履职的,福人居福地,这家伙前途一片大好啊!陆羽知道自己又一次遇上贵人了,于是豪爽地道;“皇甫兄美意正中僧下怀,得交兄长这般仪表堂堂,才高八斗的文友,实在是僧的福气。愿意跟随兄长,寄情于这太湖畔举世无双的美妙山水白云间。”

    皇甫冉见陆羽快人快语,打心底里喜欢上了这个似道似僧名满天下的茶佛了。于是便携手上得岸来,沿街一路诗书铺过江南的柳荫巷,踏着青花般的方块古朴地砖,于那诗情画意的桥流水人家指点江山了一回,灯火阑珊月上柳梢了,方才意犹未尽地回了县衙。

    不好扰了家人的睡梦,皇甫冉引着陆羽径直就进了县衙公堂,在地上打起了地铺。陆羽山野里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人,自然而然随心所欲,皇甫冉念着陆羽的茶,于是哥俩就公堂上挑灯品茶论道了一回。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造人,自烽火戏诸侯到马嵬坡香消玉陨,从诸子百家到大唐诗文,一直聊到了红日东升,渔舟争发。稍稍打了会盹,两人收拾好夜话公堂的家伙什,悄悄溜出县衙,一路寻花问柳,访僧寻友,欣欣然陶然于江湖去了。

    陆羽自蜀山与蚕姥姥一番品茶鉴水以后,方自将多年的茶学修为与那儒释道三教归一于胸中丘壑,开启了从心所欲,纵横天地间的神奇之旅,三界内外欢喜畅游。想起了蚕姥姥,陆羽不免激起来了寻求好水的欲望。于是对皇甫冉道:“皇甫兄,愚弟听闻无锡山林竹海数重深,其间多有甘泉,且水质甚好,口感甜润,不如咱哥俩寻了去,逐个品鉴,给它们定个名分,也好让后人知道些个轻重缓急。岂不快哉!”

    皇甫冉痴迷于陆羽的一壶一水一叶里不能自拔,哪里会说个“不”字。于是皇甫冉引路,两人于无锡的大大山林野地里沿溪流逐个地寻了去,餐风饮露披星戴月,竹海里烹茗,石块间聚会,巨木下把盏,好不快活。

    自白丹山,斗山,马山,吼山,灵山,九龙山,阳山,鹿顶山,嶂山,宝石山,雪浪山等等一众天目子民的耳边发际里戏耍了数十日,陆羽一路品评着水质口感,十分遗憾地对皇甫冉道:“皇甫兄,想是那蚕姥姥因思乡情浓闹的,这么多山泉里边竟然没有一股是赶得上蜀山绵延山涧里那多如牛毛地汩汩清泉的。”

    言罢,伫立于雪浪山顶,怅然若失。

    见陆羽寻找好的泉水如此用心,皇甫冉不免心里讶然:原来茶佛一直在找好的烹茶泉水呢!难怪整天里在山间游来荡去地,原来如此!

    又听得陆羽说无锡有好的泉水,思来想去地,不免哑然失笑:真是骑驴找马了,自己新造的茅舍不就在惠山之中吗?感情家门口最好的山林倒是忘了向茶佛介绍了,真是该死。

    见陆羽孩子般托腮若有所思,清风自他的衣袖间缓缓吹过,不时地翻卷着他的衣襟,云蒸霞蔚间,宛如一位仙童般青履青衫临风飘逸,好一个三清烹茶童仙,难怪得年纪轻轻地便已经名满天下了。

    皇甫冉隐约间仿佛见陆羽头顶青气缭绕,紫气东来。

    以为茶佛着急了,于是告诉他道:“贤弟不要着急,愚兄新建了一草屋,就在此间不远处的惠山顶,正好山顶有一石泉,兴许蚕姥姥说的,实乃此泉也不一定。”

    顿了一顿,接着道:“咱哥俩只顾着眼前的山山水水了,倒是忘了此间惠山有一古寺,近来寺旁山腰的茅庐里住着一位故人,倒要好好给你引见一番。”

    陆羽见皇甫冉跟自己打上哑谜,心里知道此次惠山一行必然又有圣人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