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第4/6页)  残阳绝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悬在天空,把夜晚照得很明亮。乡下的夜晚非常寂静,只有远处人家的狗不时地汪汪地叫上几声。

    “你在想什么?”见周太暄半天没说话,陶杏生轻声问。

    周太暄深情地望着妻子:“没想什么,说说你的故事吧。”

    陶杏生羞涩地低下头:“我有什么故事,妈妈总说我没心没肺,就知道玩耍,让我好好学学姐姐,姐姐才叫优秀呢。”

    周太暄伸出左手拉过妻子的手,右手温柔地抚摸着妻子的手背,轻轻说:“说吧,只要是关于你的事我都想听。”

    陶杏生望了一眼丈夫,一股暖流从被他握着的手传遍全身,这感觉让她陶醉,她仿佛置身于迷幻的世界,她的身体仿佛在漂浮,她的思绪慢慢地回到了远方,她呢喃地给周太暄讲着她的过去,从孩提时代,一直讲到她如何发现周太暄已经暴露。

    “谢谢,杏生。”听到这里,周太暄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如果没有你,我现在可能已经被国民党杀害了。”

    “他们不会杀你的,国民党和党只是政治见解不同。”陶杏生天真地说。

    周太暄忽然感到陶杏生太单纯,她还是一个不懂政治的大孩子,她不知道这场斗争的残酷,也不知道她将面对的危险,她也许不应该卷入这场斗争。想到这里周太暄的心变得沉重起来,也许彭梅比陶杏生更适合执行这次任务,不过,也许胡里同志考虑的更周到,像杏生这样单纯漂亮的女孩本身就是最好的掩护。

    很快就到了骨肉分离的时刻。这次远行,陶杏生只对讲周太暄在东北找了一份不错的差事,他们俩要到东北去工作。张谦蓉没有文化,不知道东北的确切位置,但她知道那是一个遥远的c冰天雪地的蛮荒地带。想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就要远离自己,不知今生还能否再见,老人家的眼泪就没有停过。

    分别那天,陶杏生和周太暄走出家门,张谦蓉伤心地说不出话,眼泪像两条小河水不住地淌。女儿女婿在前面走,老太太颠着小脚一路相送,一直送了十几里。母女难舍难离,最后,还是女儿女婿忍着心痛加快脚步,老人才慢慢地在他们视线里消失。七十二年后,已经九十五岁的陶杏生一想起当年的情景还会失声痛哭。

    周太暄c陶杏生夫妇离开长沙,先乘船到汉口,又从汉口坐火车到南京。胡里同志指示他们到南京后,先找刘寿祺,然后立刻到团驻地梅园新村找董必武同志,由董必武把他们到东北策动韩梅村部起义的消息转告冀察热辽中央分局。

    1946年5月, 刘寿祺随教育部迁回南京,此时已升至教育部督学。他同时兼任湖南省工委与南京中央办事处和上海南方局的联络工作。刘寿祺到南京后,董必武在梅园中央办事处约见了他。会见中,董必武对他说:“和谈是蒋介石的阴谋,国共必有一战,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党。你的任务是长期潜伏,等南京解放时,协助解放大军接管教育部。”

    周太暄夫妇在教育部宿舍找到了刘寿祺,刘寿祺头发油亮,一身蓝呢子中山装,上衣口袋里还插着一支金灿灿的钢笔。见到周太暄夫妇,刘寿祺问:“你们怎么来了?这里现在非常危险。”

    周太暄说:“是胡里同志派我们来的,我们这次到南京是去见董必武同志,你可以带我们去吗?”

    刘寿祺摆摆手:“梅园新村团所在地已经被国民党特务监视起来了。为安全起见,你最好一个人去,这样目标会小一点。”

    陶杏生问:“姐夫,我们可以暂时住在你这里吗?”

    “国名党可能已经怀疑我了,我这里很不安全,你们赶快离开这里。”

    听到这个情况,周太暄和陶杏生离开了刘寿祺的住处。他们夫妇走大街穿小巷,最后总算找到一个小旅店安顿下来。他们在街边的一个面馆要了两碗汤面,一路劳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