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周太暄高小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岳云中学,但学费成了大问题。开学前的那段日子,周太暄回到夏家湾。庞卓武不想见到周太暄,他离开夏家湾跑到大老婆那里。
周太暄虽然整日读书,但李淑媛从他那紧锁的眉头上看出儿子在为学费发愁。她想了又想,最后到县财政局把周古稀留给她的救命钱取出来交给儿子。
周太暄推开递过来的钱:“娘,这是庞卓武给的吧?我不要!”
李淑媛叹口气:“暄儿,你把庞卓武得罪了,他哪里会给你钱。这些钱是你亲爸爸留下来的,他嘱咐我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动用。你拿去交学费,做生活用吧!”
周太暄有些犹豫:“娘,这钱留给弟弟鼎勋,让他也去读书。”
“暄儿,你们兄弟俩,娘只能供一个读书。你弟弟顽皮不懂事,不是读书的料,将来让他当个学徒,以后要是能做个小生意,娘就知足了。你懂事,脑子又好用,你一定要努力学,学好了取得功名,老周家还指望着你光宗耀祖报仇雪恨呢!”说着李淑媛把装银元的布包塞到儿子手里。
周太暄接过布包,扑通跪在面前:“娘,暄儿感谢大人的恩德,孩儿一定努力学习,将来报答大人!”
1935年秋,14岁的周太暄成为岳云中学的。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先是冷水浴c跑步,然后背诵英文单词。他定下一个目标,争取用一年时间完成初中三年的课程,这些课程对他来说最难的是英文,他决定首先突破英文。他每日学到深夜,同学们都睡了,他一个人走出宿舍,在昏暗的路灯下继续学习。
一日午休,周太暄带着《新青年》合订本到校园僻静的小亭子内研读。他正读得入迷,背后传来一声咳嗽,他赶忙把《新青年》藏入怀中。
“周太暄同学,不要藏了,我们已经看见了。”说话的是周太暄的同班同学张俊楚,随他而来的还有陈正凡c易扬喜c张鹏c赵家人。
周太暄早就注意到这几名同学,他们个个学习刻苦,也注意锻炼身体,特别是张俊楚,二十五六岁,参加过北伐军,他经常给同学们讲北伐的故事。
周太暄笑道:“赤日炎炎,诸位不休息,来此作何?”
张俊楚笑着反问:“太暄同学,你小小年纪终日苦读又是为何?”
周太暄决定大胆刺探虚实:“国破家仇内忧外患,小弟奋发图强,不敢有片刻之懈怠,以图他日报效国家。”
众人鼓掌喝彩:“说得好!说得好!太暄同学果然志向远大!”
张俊楚伸出手笑着问:“太暄同学可否把怀中书拿出来与我们分享?”
周太暄犹豫片刻,从怀中拿出书递给张俊楚。
几名同学围过去发出惊呼:“《新青年》,好书啊!”
周太暄赶忙捂住张俊楚的嘴:“嘘,万不可声张!”
张俊楚看着周太暄,会心地笑了。
从此周太暄和这五名同学结成莫逆之交,读书之余,他们在一起探讨个人的前途c国家的命运,周太暄年纪虽小,他肯于思考,俨然成为这个小团体的精神领袖。
一日傍晚,他们六人步入后山林中。张俊楚问:“太暄,你认为当今的当走何种道路?”
周太暄沉思片刻侃侃而谈:“纵观当今之世界,封建主义已是昨日黄花,资本主义也走向腐朽没落,所谓国家主义不过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大杂烩,唯有苏俄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有史以来,无论是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少数人奴役压迫大多数人的社会。奴隶主c封建贵族c资本家利用手中的权力c资本无情地压榨大多数劳动阶级,过着腐朽寄生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人民所有,人民当家作主,在这个社会里,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