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七回:凤鸣岐山周室兴 盟山有约东伯退(第5/7页)  商周演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军师萧银就劝他说道:“贤侯莫急,我们且安顿下来,向武王发出会盟的信号,假如武王不应,那么,就说明此台只是一个空台,他们演了一出空城计,会盟之时武王不到,他们岂能得盟主的位置?贤侯可以问,难道盟主之位只为空者而设?空设而已,何人能伏?若是他们不能回答了贤侯的问题,盟主之位又岂能得?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算有此高台又怎么样?还不是一样会为我们所得,他们所作努力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而已。”

    姜文焕闻听,顿时大喜道:“军师此计甚妙,到时候我这样问他,看他怎么能来回答。”

    听闻东伯侯已到孟津,子牙即令大队人马轻装夜行,争取能让武王早些到达孟津,一但姜文焕提出会盟,而武王不能到,岂不让他抓住了话柄?

    如今的形势对西岐很不妙,虽有李靖一军先到,但怎敌对方的大队人马,游击之师怎敌正规军?被东伯侯察觉出了破绽,从而发动了攻势,会盟所愿岂不是都成了泡影?

    在这不利的形势面前,子牙决定改被动为主动,先发制人,把会盟日期定下来,以便向后拖延时间,即便东伯侯知道了上当,也不好作出反驳。

    想到此处,子牙随即传书李靖,令他代武王向东伯侯发出会盟之贴:

    西岐丞相姜子牙推算,西岐武王特发会盟之帖,定于某月某日某时,天下诸侯会盟于孟津。届时请东伯贤侯务必光临,西岐李靖于某年某月某日。

    与此同时,各路诸侯也都收到了会盟的简帖,贴中细说先期几日的不顺当,唯有五日后是黄道吉日,才是会盟的好日子,西岐武王也将在那一日登高台会群侯,祭天地,宣礼作誓。

    子牙在给各路诸侯的简中,细叙先期几日会盟景况不利的原因:

    从今向明数起,第一日乃是天杀,不宜相逢,第二日是天残,不宜行动,第三日是天霉,不宜会面,第四日是白虎当道,诸事不吉,此四日皆是不宜会盟,若是会盟必违天理,为苍天所遣杀。唯有这第五日乃是黄天当道,适宜盟面。

    实际上这是为了给武王准时到达孟津赢得时间,同时,也使武王熟悉前来会盟的各方诸侯情况。

    东伯侯看了子牙的辩语,也没有了反驳的意见,他深知天遣之利,一场冰雹显使他陷入万劫不复,再伤于窦氏再无翻身的机会。

    这一会,姜文焕有了被动的感觉,但事已至此,他没有拿出确实的主意,况且前来会盟的诸侯,都已经知道这几日不能会盟的原因,他若再轻易的提出会盟的请求,不但得不到群侯的响应,也不能赢得民众的心理。

    这一会,东伯侯陷入了踌躇中,如何参加会盟?难道只有待势而动?

    他在那里疑惑时,李靖却得机加固了高台。

    且说会盟日到,群侯齐来,但见高台数丈,宽阔更是有二十四五丈,高台分为三层,每层皆立有兵士,兵士按青,白,黄,绿四色分四面,上层每面有二十五人,二层为一百人,底层则有四百人,他们皆是威风凛凛的大汉,立在台上分外威严。

    西岐诸将各领兵士分布台前,高台前还有一高杆,上挂着红色大旗,劲风吹过是猎猎着响,群侯看了,皆是震撼。

    在高台之上,靠北设有一坛,群侯上得高台,各自叙礼后,寻坛前所设位置,分两边坐下,以东伯侯姜文焕为首的一方坐一边,武王姬发为首的则坐另一边,中间悬出一位虚待今日会盟所选盟主。

    一切安置妥当,子牙遂至祭坛前宣读了为本次会盟所作的缴文:

    呜呼,民之依附,皆赖于天所亲,民之所生,皆赖于天所养,民若有所求,天能从之,是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万民乐从,今商王纣,不循五常,荒废祖业,自绝于天,结怨于民,剖圣人心,弃忠良将,杀戮结四方,屠毒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