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亦来,断断续续也就到了一些小诸侯,这日清晨,子牙和群侯正在商谈武王怎么在孟津取得盟主之位。
各位,在这个时候,一些诸侯私底下看好东伯侯。认为自反商朝以来,他坚持了长期抗战,对瓦解商王朝有卓越的贡献。呵呵,新中国成立之前也有这类的例子。
子牙在向他们作辩语:“诸位,请听我来说,武王上敬贤良,下俯民意,乃是当世的贤明君王,文王薨后,他承接了王位,虽是年轻,却有着无与伦比的魄力,使得西岐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这两年里蓬勃发展,对周边诸侯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如今,西岐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有理由相信,武王才是今后治理天下唯一贤能的君主。”
“是呀,是呀。”
“嘎,嘎嘎!嘎嘎嘎,武-嘎,武王,当兴。”
群侯正言不由衷的应付时。忽听“嘎,嘎。”的声音从歧山上传来,他们就甚为惊异,此声甚不寻常,究是什么声?鸟声,兽语?啊,若说是鸟语,却又不同于鸟语,这似鸟的声音后面,好象还有其他断断续续的声音,疑是‘武王当兴’之声,这鸟语缘何如此?群侯竟是不明,再三张望无有鸟踪,就有诸侯猜疑大伙儿或是听岔了。
群侯疑虑未减,却也无人断着缘由,一日将过,晚霞将至,却又传来了此声,这一刻,鸟语之后的余音却是清晰可闻,正是“武王兴”之声。
群侯惊异起来,周遭皆无鸟迹,此声从何而来,若是出自岐山之:“只有我是晓得你,一向嘴上是说惯了,你要知道,雷震是不易被说的。”
当下听子牙之语,他唯有点头。
且说一切计议已定,子牙乃安排李靖及其三子,二郎,雷震,土行孙等一起前行。
“你等星夜兼程,务必在东伯侯到达孟津前,在孟津西北原废台遗址重新固土建一高台,名曰盟台,以镇东伯侯,竖我武王之威。”
“丞相放心,此去定是不辱使命。”
几人得令,即时带着精兵,快马加鞭,不一日就到了孟津,随即,李靖在孟津西北一废台原址上,领着精兵重新固土,只是两日之间,一座新台即已出现。按着姜丞相的吩咐,李靖就将西歧大旗竖在了高台上。
且说东伯侯姜文焕,当他闻知西歧兵马离孟津尚远,少说也有十多天的路程,心中就特是仗义,不顾军师萧银的警告,他是且走且玩,坦然之下,行动也就迟缓,队伍边走边整顿,收拾一些残余的敌对势力后,他也把会盟的日期向后拉了些,略赶在武王到孟津之前即可。土行孙曾和他约定,以率部先打到孟津者为地主,为本次会盟的盟主,虽说土行孙只是戏言,或许当不了真,但在姜文焕的心里就有了计较,他准备以声势压制武王,以便会盟中取得盟主的地位。
有了这个心思后,在土行孙离开东鲁不久,姜文焕就开始了行动,对商王设在东鲁的残余部队进行了最后的清理。
姜文焕虽是拖延了一些日期,但他的队伍总算是赶在武王的大队人马之前到达了孟津,在孟津安下营寨,姜文焕就派人打听,看这里有无西岐大队人马,探子一会来报,西歧大队人马离此尚有数百里,少说还要走上几天。
姜文焕听说,心中高兴,登高而望,忽见孟津西郊有一高台,上有旗帜招展,他就大吃一惊,派人前去查探,却见李靖威风凛凛的站在高台前,左右是三子及二郎,他们皆如天神一般,任何人都不得进前一步,又岂容他人知道高台内里的情况?
探事的回报东伯侯,都是莫知所以。
这究是何人所为,竟是不得而知。
东伯侯拿不定了主意,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这虽是武王玩的伎俩,却是不曾料到,难道说长途跋涉的到了这里,还有必要和西岐兵马干上一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