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寒暑易替,转眼间已过了十三个年头。林轩正是顽童心野之时,林青木夫妻都是读过书的,不愿他与村中劣童为伍,到处撒野顽皮,就在家里置了一间书室,购置许多典经诗词,诸如孔孟之道、李杜诗篇,闲暇之时便教他识字读书,如此也学得不少东西。
正值隆冬时节,这日天气晴朗,林青木将往日砍的木柴都装到马车上,捆得结结实实,准备拉去镇上买掉,换些银两,好添置些米面、酱醋、盐巴等物。林轩平素无事,都坐在屋内读书,今日见爹爹整顿马车,要往集上去,心中不免泛起贪玩念头,问道:“爹,你这是要往镇上卖柴去么?”林青木心下明白他想去凑个热闹,只是他年纪尚小,集市上人多事杂,带他同去多有不便,就对他说道:“轩儿,你在家安生念书,我去不多久便会回来。”哪知他摇头晃脑说道:“古时农夫有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我只是一味念书,那岂不是要变成书呆子?”
林青木不料他竟能讲出这般道理,呵呵笑道:“说得不错,若只是一味念书,连书房也不踏出半步,就真成了书呆子了。”其时沈玉蓉也在一旁,听得林轩此番言语也是一阵惊异,平日里夫妇两人教他读过许多诗文典籍,却没想到他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心下大大欢喜,说道:“轩儿,你可知道这典故的由来么?”林轩道:“这个我自然知道,一日孔夫子与弟子们路过旷野,子路找不到了老夫子,向农夫问路,农夫认得他是孔夫子的弟子,便拿这话来取笑他。”
林青木听他答得头头是道,忍不住呵呵直笑,林轩道:“娘,既然我说的是,那就该让我出去长长见识吧!”林青木应道:“去,去,是该多长些见识,否则就真变成个书呆子了。”当下抱他起来,放到车上。沈玉蓉轻笑道:“路上多注意些。”林青木答应着,便驱车启程,林轩一路欢呼:“走了!走了!”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两人辗转来到镇上,只见人来车往,好不热闹!不一会儿林青木找到买主,议价卖掉木柴,又把需要的物资购置停当,便即转头往回赶。走到一处摊前,林青木道:“轩儿,爹给你买冰糖葫芦吃好不好?”林轩自是高兴不已。林青木问道:“老板,这冰糖葫芦怎么卖?”老板乐呵呵地道:“一文钱,客官。”
林青木付过钱取了一串冰糖葫芦过来,递给林轩,才赶了两步路。忽然一队人马呼啸而来,喧声阵阵,只见一行六人均是身穿铠甲铁衣,头戴盔帽,腰里挂着长刀,却是一队官兵。带头一个手持铜锣,一面敲,一面大声喝道:“募兵文书到了!山东方十三叛乱!募兵文书到了”后面一人手里握了一卷帛书,喧嚣声中一行人已去得远了。街上顿时乱作了一团,人人都匆忙收拾东西离去,片刻间只剩下了寥寥数人。林青木脸色登时大变,急忙驱车回转,向家奔去。
林轩好奇地问道:“爹,这些人是干嘛的?什么是叛乱?为什么人们听到叛乱就要逃跑?”林青木心中惴惴不安,轻轻抚摸他头说道:“轩儿,不要怕,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将士。叛乱就是有贼人作乱,想要破坏大宋,现在国家有了坏人,所以人们都会害怕。”林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过不多时二人回到了家,林轩一见到沈玉蓉便兴高采烈地叫道:“娘,今天我见到了很多人,还有几个骑马的,真是奇怪!”林青木一见妻子更显惊慌,失色道:“来了,来了”沈玉蓉赶紧递过一杯茶水,道:“青木,别急,喝口水,慢慢说。”林青木道:“来了,祖上的遗训祸乱来了”沈玉蓉登时惊得面无血色,断断续续说道:“你说的是真、真的?”林青木道:“是、是真的,招兵文书都贴在城门口了!”说罢不由得长叹一声。沈玉蓉眼眶登时湿润,垂下头道:“那,你是一定要去的了。”林青木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轻声道:“这是祖上的遗训哪。玉蓉,苦了你了。”沈玉蓉哽咽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