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之地豪迈而辽阔,东望广袤高原之上,一条雄浑的大河奔腾而下。这河因流经黄土之地,河水中多有泥沙,颜色浑黄,故得名“黄河”。汉书有云:“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黄河流经中原地带,横穿一座雄山,名为“太行山”,又名“五行山”。太行山南北而贯,千百座险峰绵延数百里,宛若一条巨龙驰骋于高原之上,巍峨无比,括地志载:“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幽,为天下之脊。”太行山有五大名峰,由北至南分别为“太白”、“狼牙”、“南坨”、“阳曲”、“王屋”。
王屋山濒临黄河,隔黄河相望也有一座名山,唤做“邙山”,邙山林木多山石少,其南端起伏平稳,深谷险壑颇多,且多有野兽出没,因此得名“狼嗥山”。一条小河从山顶发源,一路倾泻而下,顺势望南流去。
这一带渐渐有了些人烟,安平村正卧在狼嗥山东南末端,此处北倚群山,面临长河,不过有十几户人家,都以砍柴耕田为生,平日里男耕女织,一派纯净祥和。偶尔有一两只野猪豺狼误入村子里都被村人赶跑,并不能酿成祸害。
北宋太祖开宝年间,这一年逢上大旱,一连数月天上滴水未下,村前小河近乎断流,地表层层皲裂,田里禾苗尽皆枯槁,花草树叶也都现出萎蔫之症,村民只得靠减衣缩食度日,时时祈求老天早日降雨下来。
自大旱开始那狼嗥山上便夜夜传来狼嗥之声,安平村十几户人家养有禽畜,不过四五个夜晚已丢失殆尽。村里顿时人心惶惶,都害怕狼性凶残,终有一天狼群没了食物会祸及自身,然而村人安土重迁,谁都不愿搬往别处去。
“天地有狂客,仗剑行九州。不为成虚名,只愿干戈休。公虽存壮志,来去不自由。人皆谓我痴,不知我心忧。唯此杯中物,解我万世愁。饮罢仰天叹,笑汝空自守。落日西归去,不似水东流。弃绝尘与世,永作逍遥游。”这一日,忽有一支歌谣遥遥飘进村来,一人且唱且行,缓缓行来。村人都在远处观望,但看这人生得方面大耳,体形魁梧,身穿一件熊皮大氅,背上斜挎一副硬弓、一只箭筒,肩上扛一杆七尺长矛,矛上挂一只大葫芦,神态极是潇洒。村里人见他生得高大剽悍,又扛长矛又背弓箭,都不敢上前搭话。
这大汉遇着一个青年,上前拦住问道:“小哥,请问这山叫做什么山?”青年见他面带笑意,言语也不甚凶恶,便告诉他道:“这山叫做狼嗥山,属邙山地界。”这人点了点头又问道:“那此处可真有狼么?”青年一听到“狼”字便吓得浑身毛骨耸然,但看他不仅一丝惧意也无,反而满面笑容,就对他说道:“这位大哥,一看就知道你是外地来的。你有所不知,这山虽唤作‘狼嗥山’,从前却是没有狼,但自从大旱开始,便不知从哪里来了一大群狼,夜夜作乱,这村子都快住不下去了。”
那汉子微微一笑,抬手拍拍那青年肩头,说道:“你们只管放心,我是个打猎的,走南闯北十多载,这天底下还没有我捉不到的猎物。”青年连连挥手道:“唉,你是不知道啊,那山上也不知有几百条狼,村里的老猎人都被吓破了胆,更别提你这个外地人了。”那汉子微微笑道:“不怕,我有的是弓箭、长矛。小哥,你说的老猎户住在哪里?”青年伸手往西指向一座茅屋道:“就是那里了。”汉子道一声“谢了!”扛起长矛便往那茅屋走去了。
这天夜里,月色昏黄,四周极是安静,只见茅屋西面围了一个丈余见方的栅栏,栅栏里圈了两只山羊,在栅栏内走来走去,不时发出阵阵哀叫声来。一阵微风拂过,忽然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由远处传来,栅栏里的山羊开始一边拼命叫唤,一边狂跳不已。
突然,栅栏里传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叫声,与此同时,茅屋北侧一支利箭“倏——”地一声破空飞出,栅栏外一只带头狼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