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五十四章 威慑(第3/4页)  北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和进来之后就让他感到极为不妙了。好在这些小党派当初随着江浙财团受打击之后,一直就过得不怎么样,文化名人虽然站出来为繁体字奔走呼号,但是却没有谭延闿大把金银撒下去,铺天盖地的为简体字歌功颂德。

    虽然谭延闿这么“一意孤行”,并且影响到了执政党内的争论,甚至还有当初北洋时代幕友堂的中坚人物脱离政党之举,不过他们和南方的地方党派都忽视了谭延闿的另外一面——作为“独裁者”,他要想推行一件事情,任何反对意见对他来说都是无效的!谭延闿之所以在沈静出访国外的时候推行这两项文字措施,就是因为沈静如果面对这种情况肯定会选择退让。

    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有利于快速提高中国教育水平,谭延闿认为这肯定是对中国教育有好处的,而教育已经都成了他的心病,本来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就算有人反对也不过是抱着所谓书法的“美感”这块裹脚布,这对他来说不过是蝇头小利而已。不过现在一旦涉及到党派政治争斗,他就更不会选择退让了,在他看来国内党派斗争目前的水准落实到最根本的地方便是金钱——他就算用钱砸也会将这两项措施给砸出来,更不要说他还掌握着国家行政资源的优势,放在古代唐宋八大家,为什么只有韩愈和柳宗元两个唐人,而其它六个宋人都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还不是因为司马光想到用行政推广这一招!

    当年司马光能够做到的事情,他谭延闿更没有理由做不到。在双方看来推行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其实都是算不了什么,不过在野党看到了让执政党出现矛盾分歧的机会,而谭延闿更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就这样以这个小小的问题为基点双方爆发了一次严重的口角冲突,两个月后谭延闿直接借此机会关闭报馆三十余家,并且颁布了《新闻管理办法》。

    虽然谭延闿没有使用国家暴力机关对那些敢跟自己唱反调的人怎么样,但是一口气连关三十家报馆,如果从晚清时代算起来到现在也算是一大创举了。在当前这个局面下,内务部远比军队好用的多,关停报馆就是由内务部的人来出面做的,这也是内务部作为一个国家强力机关第一次在国家生活中露面,以往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

    《新闻管理办法》最核心的内容便是提高了报馆营业的经济门槛——这年头报馆多如牛毛,其寿命也是有长有短,短的甚至只能出一期报纸,可想而知一旦规定了经济门槛,报界就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得去了。事实上不能满足条件的远不止三十家报馆,但是这三十家报馆却是在前一阶段嗓门最大的,它们都是在野党派的喉舌。谭延闿将这三十多家报馆直接关停就根本没有想过对在野党有任何退让,这涉及到他的个人权威,同时也要通过这个举动告诉在野党他的强势地位。

    谭延闿在封闭报馆的同时还将辽宁的国防第一师调到了浙江——他虽然不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局势发生到不可控制的局面,他也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武力,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会为推广简体字这样的小事来动用武力。不过第一师移防浙江只是对南方的地方党派进行武力威慑而已,如果他真的要选择武力,只需要调动地方兵力就足够了,况且他虽然封闭报馆但却没有对那些记者怎么样。

    那些敢于反对谭延闿的人未必会真的抱着掉脑袋的勇气,谭延闿刚封闭报馆的时候还是群情义愤,但是在第一师移防浙江之后,所有的声音就都消失了——所有人都不会怀疑谭延闿会为了铲除对手动用武力。通过这次事件之后,简体字和拉丁字母注音算是才被推广下去,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谭延闿用武力威慑来试探了在野党的底线,果然这个时代还没有一个哪怕人格上的强力人物站出来敢和他做对,这些党派都还属于幼年状态,动动嘴皮子还算凑合,但一碰上真正的选择之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屈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