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在野党派受到很多限制,其内部成员良莠不齐,最后形成党派意见的时候难免会产生分歧,最终多数压倒少数——这一次谭延闿的试探也促成了在野党派内部的分化,同样也有一些人因为对其党派内部事务的不满而脱离党派。不过这样的硬骨头脱离出来之后反倒是更加自由,照样在报纸上大骂谭延闿,批评其政策,对此谭延闿反倒是颇为赞赏,没有对他们采取任何措施——这些人经过内务部的调查后,已经确定绝大多数都是背景非常简单的知识分子,而且在社会上也很有地位,对付他们除了让自己的名声更臭之外没有任何好处,况且这两项文字措施已经是势不可挡,这些人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沈静在美国收到了国内的电报后,对于谭延闿的内政政策不置可否,在他看来向现在国内推行的一些政策谭延闿做的要比他更好——他性格中还是有一定的软弱,一旦碰上极大的舆论压力他很可能便会做出政治妥协,而谭延闿一旦认准的事情是从来不会打折扣的。这两个人搭配确实是互补性质极强的一对政坛搭配,尤其是在内政上更是如此——满清政权虽然被推翻了,但是过去的大地主、大世家、大豪强势力并没有随之土崩瓦解,对付这些谭延闿向来比沈静要厉害的多,更何况沈静知道对手是南方的地方党派就更不用担心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终究还是处于对美国总统大选的担忧而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会趁着中国总理在美国访问期间,就中美太平洋海上军事装备限制性条约进行谈判,以求在中国总理还在美国之时能够敲定一个大体框架。沈静启程访美之前,中国秘密开工的那两艘大型战舰让美国人有点心虚,而在经过塔夫脱的介绍后,罗斯福非常羡慕中国的造舰——银行信贷体系的结合,这样可以对世界海军装备市场形成最快的反应——中国同德国和巴西的战列舰交易就明显占到了先机。
不过令罗斯福更加忧虑的同样也是这样一个信贷风险投资体系,中国可以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新的战舰——显然中国海军战舰的服役速度不是由其议会(国务院)或是国防部来掌握,而是紧紧握在那个年轻总统的手里。罗斯福和谭延闿是差不多的时间走上中美两国最高权力宝座的,当时的报纸上不乏对他们的推崇,因为他们都是属于非常年轻的总统,而对于海军相似的政策更是让他们俩人心中有着差不多“较劲”的想法,罗斯福倾向于达成一个对美国有利的条约除了平息民众的反对声之外,也是希望能够为自己的接班人打下一个基础。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