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80 章(第1/5页)  蒋介石宋美龄在台湾的日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不同,但在行动上相互利用。

    报告书结论为:

    一、郭廷亮为匪谍并利用其与孙立人将军之关系执行匪谍任务,yīn谋制造变化,

    其本人业已承认不讳。

    二、孙立人将军对于郭廷亮信任甚深,不仅未觉察其为匪谍,且因孙将军企图

    利用郭廷亮在军中建立个人力量,乃至坠入郭廷亮匪谍活动之yīn谋而不自觉。

    在陈诚等9人委员会调查的同时,经蒋介石同意,另组成"监察委员"陶百川、

    曹启文、肖一山、王枕华和余俊贤的5人调查小组同时开展调查。不久,写成调查

    报告送蒋介石过目,但蒋却将该报告尘封于"监察院",并列为"极机密"文件不

    予公之于世。对此,5人调查小组成员之一陶百川曾坦言,他们的调查结果与9人小

    组的调查报告颇有出入。到底出入在哪里,不得而知,反正里边大有文章。

    10月底,蒋介石根据9人调查小组报告发布"总统令",对孙立人一案作出最

    后的处理,该令称:兹据调查委员会主任陈诚、委员王宠惠等呈报彻查结果,一致

    认定该上将不知郭廷亮为匪谍,尚属事实,但对本案有其应负之重大咎责,姑念该

    上将久历戎行,抗战有功,且于该案觉察之后即能一再肫切陈述,自认咎责,深切

    痛悔,兹特准予自新,毋庸另行议处,由国防部随时察考,以现后效。

    对于此案,美国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杜勒斯等先后致电蒋介石,希慎重处

    理。蒋介石表明对涉嫌本案人员亦有"维护"之心,美方也就不好再过多干预。蒋

    介石所谓的"维护"就是"不杀、不审、不问、不判、不抓、不关、不放"的"七

    不"。在"七不"的原则下,孙立人长期被软禁在台北,成了张学良第二;郭廷亮

    被判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其余案犯根据蒋"确属无知盲从、情有可原者,应予

    从宽发落"的指示,分别判处了3-15年不等的徒刑。

    其实,关于本案,四十多年来海内外众说纷纭,说法不一。

    其一,台湾当局的定论是"兵变"案,如上所述。

    其二,有人认为这是蒋介石和陈诚的yīn谋,孙立人是无辜受害者。因为孙长期

    和陈诚、王叔铭等人不和,远离了台湾军方主流派而遭入陷害。

    其三,有人认为这是美国扶植自己势力的失败。持这种说法的人说,50年代初,

    美国在政治上支持"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军事上支持孙立人,企图形成另一个权

    力核心,这就对偏安台岛的蒋家小朝廷构成威胁,故吴国桢、孙立人先后遭到整肃

    。

    其四,香港《祖国》杂志认为,孙立人的悲剧实为蒋经国和孙立人斗争冲突的

    结果。

    孙立人一案虽疑点很多,但是蒋介石一锤定音后至今台湾当局尚无意再讨论此

    案。80年代,有记者采访孙立人,问孙立人:"您的案子很多人认为疑点太多,好

    像不少人想为您平反?"

    孙立人答:"从未'反'过,何'平'之有?我只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政府

    能还我清白,如此,亦将含笑九泉。"

    可是,孙立人经过33年漫长的幽禁生活后,于1990年11月19日病逝台北,至此,

    台湾当局也未能给他辨明冤屈。

    孙立人只好在日记中呐喊:"谁能还我清白,又有谁能还我公正!"

    二 《自由中国》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