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蒋氏父子遂对他突下狠手。吴国桢在《八
十忆往》中讲述了如下一件事:1952年10月30日,蒋介石为过65寿诞,与宋美龄到
台北郊外草山避寿,特邀吴国恢夫fù上山吃晚饭,并留他们过夜。第二天,吴氏夫
fù要返回时,发现自己车子的驾驶员不见了,只得由蒋氏另派一名司机开车下山。
那天该吴氏夫fù走运,正巧吴夫人肚子疼,开车不久就到一家饭店方便。等吴氏夫
fù回到汽车旁时,发现司机脸都吓白了。原来驾驶员发现两只前轮的螺丝都被人拧
掉了,如果不是吴夫人闹肚子,汽车爬坡或转弯时,车轮必飞脱出去,吴氏夫fù必
将粉身碎骨。
吴氏夫fù死里逃生,深感惶恐。加之,吴国桢素与"行政院长"陈诚不合。他
遂于1953年4月以"健康欠佳"为由,辞去"台湾省主席"一职,仍保留"行政院
政务委员"和guó mín dǎng中央常委身份,准备偕夫人赴美。5月24日,在宋美龄的周旋
下,吴国桢夫fù离台。陈诚、蒋经国、蒋介石、宋美龄等五百余要人和亲友前往机
场送行,盛况空前,破历史之记录。行前,吴国侦的好友张群赠送他曾国藩手书的
对联一幅:"水宽山远烟霞回,天澹云闲今古同!"
江南在《蒋经国传》中述及吴国桢这次离台:"若非蒋夫人从中协助,在经国
的阻挠下,绝无可能。然而,险象环生,请多chā曲,先取得普通护照,第二天,外
jiāo部次长时昭瀛旋奉命收回,改发公务护照,吴最小的一个儿子吴修潢,时就读台
北建国中学高二,不准偕行,在台北姨母家中寄居。79岁的老父吴经明先生,同时
留台"。这样,吴国桢的父与子就双双留作"人质"了。
不料,吴国桢刚抵美不久,1954年1月,台湾就传出"吴国桢携资外逃"的流
言。报刊推波助澜,接连发表社论,其中有《劝吴国桢从速回台湾》。吴国桢要求
蒋介石:"转知政府对所传彻底查明,公布真相",并作"辟谣启事"寄回台北的
父亲联系报纸刊出,结果,吴老先生跑遍各报,无人敢登。吴国桢"含冤莫白",1
月29日,他在纽约《民声日报》以公开信形式辟谣:"桢之爱国,不敢后人。桢又
何敢从个人一人或家着想?然而古语云:事有可行,有不可行;又云:合则留,不
合则去;又云:忠臣去国,仍洁其名。桢恳贵报勿逼帧太甚,使桢不得不言所不愿
言之言也。"
台湾当局见此,由guó mín dǎng中央党部秘书长张其昀函告吴国桢:"前次总裁指示
不必登报,纯出于爱护之意,以为此类无稽之谈,不必与之计较,今兄在纽约侨报
既有公开信谈及此事,此间自亦无妨同时发表吧。"
不久,台湾《中央日报》刊登了吴的"辟谣启事":"此次来美,曾经由行政
院长陈院长批准,以私人所有台币向台湾银行购买美金五千元,作为旅费,此外未
由政府或政府中之任何人员批准拨给分文公款,......为国服务三十余年,平生自爱,
未曾贪污,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若尚存心混水摸鱼盗取公帑,实际自觉不挤于人类
。"
2月7日,吴国桢在美国接受台电视台和合众社记者的访问,公开表示,他之所
以离台,是由于"健康"和"政治"两个原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