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求救,周亚夫认为坚守对 全局有利,便不肯去救。梁国见周亚夫一直不肯去救,便上表报告景帝。景 帝派使臣送诏命给周亚夫,让他立即去救梁国。周亚夫拒不执行景帝的命令, 仍是坚守不出,只是派出轻装骑兵去断绝吴、楚叛军的运粮通道。吴国军队 缺粮,士兵饥饿,急于挑战,周亚夫的汉军仍是不出。夜里,汉军营中受惊, 营中军兵互相攻击扰乱,直闹到太尉周亚夫的营帐之外,周亚夫仍是安安稳 稳地躺着不起来。时间不长,营中也就安定下来。后来,吴军朝汉军军营东 南角奔来,周亚夫却让大家注意防备西北面。结果,吴国精兵果然到了西北 角,汉军防个正着,吴军攻不下来。吴军早已挨饿,攻不下便撤走。这时, 周亚夫派出精兵追击,把吴军打得大败,吴王濞只带着几千军兵逃跑。汉军 乘胜追击,彻底打败了叛军。 周亚夫的两个事例,生动有力地说明了孙膑关于兵权问题的论述完全正 确,授予将军全权是十分必要的。周亚夫若遵照景帝诏命去援救梁国,那结 果如何还很难说哩! 这篇文章谈论的第四点是赏罚问题。 “赏罚分明”也可说是一个老生常 谈的话题了,其重要xìng和必要xìng毋庸赘言,尽人皆知。但孙膑在此强调的却 是赏罚的及时和一视同仁,这自有其道理。赏罚及时才能起到赏罚的作用, 若不及时,那便有可能徒耗钱财官爵而不能发挥其作用。至于一视同仁则更 加重要,赏罚不公,非但不能起到激励或警戒作用,反而会引发不满或更严 重的后果。在唐懿宗年间,有个岭南西道节度使,本来就不是统兵材料,奉
旨去平定南诏叛军,他不懂什么指挥,只知一昧奏请增兵。皇帝派了八个道 的军兵去增援,他仍是一战即败,他派出的一万军兵,刚接触敌军便损失了 八千,吓得康承训手足无措。亏得节度副使李行素领兵修好壕沟寨栅,才保 住了邕城。邕城被蛮兵围住,诸将请求乘夜去劫敌营,康承训却不同意。经 天平军的小校再三力争,他才同意。那名小校召集了军中三百勇士,夜里用 绳子缒出城外,悄悄摸到敌寨,有的高声呐喊,有的放火,一齐闯入敌寨, 一阵乱砍乱杀,杀死蛮兵五百有余,众蛮兵大惊逃走。可惜康承训事先没有 部署,待敌军逃跑再派兵迫击,已是追之不及。这位节度使打仗不行,邀功 却是大行家,当即向朝廷报捷,说是大败蛮兵。唐朝末年,皇帝昏庸,得到 捷报非常高兴,满朝庆贺,加封康承训为检校右仆shè。这还不够,更可气复 可恨的是康承训不为那位小校及三百勇士请赏,而是把功劳全归于自己的子 弟亲信,为他们请功受赏,真正的功臣却无一受赏。这一来,军中将士大为 失望,怨声载道。后来岭南东道的韦宙把真相上报宰相,康承训怕追究罪名, 便上表自称有病,由朝廷降职另调完事。康承训身为统兵将官,赏罚不肯一 视同仁,而是谋取私利,便闹得军心涣散,自己也难辞其咎。将军必须具备 大公无私的美德,这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 这篇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将军应有的品德。其实,何止统兵将领, 哪行哪业的领导能例外呢?政府官员自不必说,就是企业的厂长、经理们, 也应具备这几项品德,才能办好企业。
将 败 [原文] 将败:一曰不能而自能。二曰骄。三曰贪于位。四曰贪于财。[五曰□。] 六曰轻。七曰迟。八曰寡勇。九曰勇而弱。十曰寡信。十一[曰]……十四曰 寡决。十五曰缓。十六曰怠。十七曰□。十八曰贼。十九曰自私。廿曰自乱。 多败者多失。 [译文] 统兵将领遭致失败的原因有以下种种:第一种是自己本来没有能力却自 认能力高强;第二种是骄傲自大;第三种是贪图权位;第四是贪图钱财;第 五种是……第六种是轻敌;第七种是反应迟钝;第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