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5 章(第2/4页)  白话孙膑兵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表示愿意用布和李密换粮食。当时东都洛阳城内早已断 粮,军兵中不少人逃出来找饭吃,实是李密消灭王世充的大好时机。然而李 密毫不知情,便同意与王世充jiāo换。东都得到粮食,军心民心便稳定下来, 再无人出逃。这时李密才知中计,可是为时已晚。王世充挑选出精兵,喂饱 战马,向李密发动攻击。裴仁基建议不与王世充正面jiāo锋,可派出三万精兵, 趁东都空虚,绕道去攻袭东都。李密起初也觉得是好计,但听了单雄信等将 的速战主张,又改变了主意。结果出兵jiāo战时,中了王世充的埋伏,一败涂 地,最后只得去投靠李渊。      李密与王世充的较量,本是李密大占优势,可是李密却不会把握时机, 先是自相残杀,后来又坐失良机,把粮食轻易送给王世充,使王世充得以重 整兵力,最后李密又不听裴仁基的妙计和魏征的劝告,轻易出战,终致惨败, 永远丧失了成功良机。      孙膑在这篇文章中谈的第三点是兵权问题。他提的 “君令不入军门”, 即是我国许多兵法家所持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观点,主张将军统 兵、用兵的全权。这个观点,孙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有论述,这里又再次提 出,足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孙膑那个时代以及其后若干年,通讯联 络极其不便,即便用换马不换人的最快信使,一日也很难达到千里,在军情 紧急之时,要请示批准自是只能贻误战机,所以,将军拥有统兵、用兵全权, 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代通讯如此快捷的情况下,事关全局的问题,前敌指 挥当然不该一人擅作决定,但战场的用兵问题,仍然应该由现场指挥及时决

    断,而不可能、也不允许事事请示,否则将贻误战机。      说到 “君命不入军门”,汉朝名将周亚夫有这么一个事例。那是汉文帝 后元六年 (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时的事。文帝任命宗正刘礼 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守周亚 夫为将军,驻军细柳;共同防备匈奴。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时,到达霸上和 棘门的军营,都是长驱直入,从将军到下属官兵都是敞开营门恭迎恭送圣驾。 但文帝的车驾到达细柳军营时却是另一番景象,周亚夫军中的官兵全都全副 披挂,兵器锋锐,张弓搭箭,戒备森严。文帝的前导人马到了军营门口,门 军不让入内。前导官员说: “天子就要到了!”军门都尉却说:“我们将军 命令说: ‘在军中只能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命。’我们没有得到将 军的命令,你们现在不能进营。”过了不久,文帝到了,门军仍不让进,文 帝只好派使臣手持符节给周亚夫下诏: “我要进去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 下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军兵又对文帝的车马随从说, “将军有规定,军营 里不准驱马奔驰。”天子的随从只得照办,拉紧缰绳,让天子的车驾慢慢行 进。文帝到了营中,周亚夫手持武器拱手行礼说: “穿戴盔甲的将士不能跪 拜,请陛下允许我以军礼参见。”文帝深受感动,面容庄重严肃地手扶车前 横木,向营中官兵致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谢说: “皇帝特来慰问将军!” 文帝劳军完毕,一出营门,群臣都露出惊讶的表情。文帝却说: “唉,这才 是真正的将军呀!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形同儿戏,他们的将军自 然很容易遭受袭击且被敌军俘虏。至于亚夫,敌军又怎能侵犯他呢!”      周亚夫不仅有不让皇帝随便入营的事,而且还曾在实际作战中不听皇帝 的诏命。那是在景帝三年 (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封国叛乱,周亚 夫奉旨领兵前去征讨。周亚夫在荣阳会台各路军队后,吴国叛军正在加紧进 攻梁国,梁国形势十分危急,向周亚夫求救。而周亚夫却领兵到了昌邑,深 沟高垒,坚守不出。梁国天夭派人去向太尉周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