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时代又该赋予新的内容而已。不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 不论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都是如此。具备这 “五字标准”是事 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将 德] [原文] ……赤子,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将军…… ……不失,将军之智也。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将军…… ……而不御,君令不入军门,将军之恒也。入军……将不两生,军不两 存,将军之…… ……将军之惠也。赏不逾日,罚不还面,不维其人,不何…… ……外辰,此将军之德也。 [译文] ……对士兵要像对可爱的孩童一样爱护,要像对严师一样尊敬,而使用 士兵又要像使用泥土草芥一样,不惜牺牲,将军…… ……是将军的智慧。不轻视兵力少的敌军,也不怕敌军的威逼,做事要 坚持到底,直至最后也要像刚开始一样慎重对待,将军…… ……君王的命令不能在军队中直接传达贯彻,军队中只以统兵将帅的命 令为准,这是将军固定不变的准则。…………将军不能和敌军将领共生,自 己的军队也不能与jiāo战的敌军共存,这是将军的…… ……这是将军赏赐的恩惠。奖赏不能超过当日,惩罚也须当面就兑现, 赏罚不因人而异,必须一视同仁,…… ……这是将军应有的品德。 [解析] 这篇文章可以看作前一篇的继续和补充,讲的也是统兵将领的素养,只 不过比上篇更具体,更细微一些。本文论述了带兵必备的几条素养,全都是 历代兵法家所强调的内容。但孙膑却有其独特之处。 孙膑不但提倡爱兵,而且提出 “敬之若严师”,这一点是十分难能可贵 的。 “爱兵如子”,“爱民如子”,提倡这些信条的不乏其人,但提出把士 兵当作严师一般尊敬的,在历史上却十分少见,在今天真正树立这一信条的 也不见得很多。要知道,在孙膑及其以后的两千余年之中,是把将领官员之 流看作当然的 “治人”者的,而广大士兵在军中和广大民众在国家中则只不 过是 “治于人”的“群氓”而已,能“爱之若狡童”已属可贵了,还有几人 能 “敬之若严师”呢?因为按当时的普遍观点是,士大夫之流的上等人,才 是聪明的上等人,而广大群众只不过是些愚昧的下等人,只配供上等人统治 驱策,更谈不上提倡把这些愚昧的下等人看作严师,去向他们请教了。正是 如此,孙膑能在那个时代提倡 “敬之若严师”,确实超群出众。当然,在那 样的时代,如果统兵将领真正如孙膑提倡的那样,把自己部下的将士 “爱之 若狡童”,“敬之若严师”,这些将士又怎会不舍命为其战斗呢?由此可见, 这一主张确是军队强大战斗力之源泉。在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中,爱兵敬兵 当然不算什么新鲜事了。李广是汉代名将,他就是以爱兵出名的将领, 《史 记》记载说: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 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这段话译成现代语言就是: 李广十分清廉,经常把得到的赏赐分给部下将士,和士兵吃一样的饭食;李 广一生,享受年俸二千石的时间有40多年,但家中却没有余财,他从来不说 置办家产。正是因为他如此清廉,肯与部下将士共享富贵,所以将士都爱戴 他,拥护他,肯为他效命。 《史记》还有一段记载:“广之将兵,乏绝之处,
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身;士卒不尽食,厂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 乐为用。”这是进一步说明李广带兵时,总是与士卒同甘共苦,甚至是吃苦 在前,并能宽缓待人,所以他深得军心,他的军队便英勇善战,令敌军闻风 丧胆。李广的事例生动地体现了爱兵、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