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和步兵,一定要察清有多少,在攻击敌军船
只,控制渡口时,还要调动步兵在陆路配合作战。这就是水战的作战方法。 [解析] 《十阵》一文是论述临敌用兵的重要战术之一兵阵运用。在孙膑所 处的战国时期,作战的主要工具还是战车,由步兵配合战车作战,骑兵还是 在赵武灵王推行 “胡服骑shè”之后,才兴起的一个新兵种,所以“兵阵”在 当时来说就特别重要。当时的统兵将领必须懂得各种兵阵的作用和排列方 法。善于运用各种兵阵去进攻或者防御。兵阵的种种知识自然就成了那时兵 法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兵阵就成了合格的统兵将领的基本功了。可以说, 那时的将领如果不会排列和运用各种兵阵就不合格,不称职,正如现在不会 指挥海陆空诸兵种联合作战就不能当将军一样。 正是由于兵阵知识在当时如此重要,所以孙膑才如此详细地述说了十种 兵阵的特点、排阵方法以及种种注意事项和运用诀窍,以作为将领们学习的 基本教材和用兵手册。就对兵阵的详尽述说而言,在我国古代著名兵法家中, 孙膑是超群出众的,是无人可比的。 当然,随着作战手段的发展,兵阵的形式和作用也在演变,名称、种类 更是千变万化,不可能总是像孙膑所说的十种阵形,只墨守那种成规也是不 可能取胜的。不过孙膑所述说的排阵原理,运用诀窍,今天仍然有效,是宝 贵的。现代战争也要构筑阵地,也要讲究堡垒和各种工事、掩体的布设,火 力配备,各军兵种的协同配合,进攻时空中力量的运用,火pào支援,战车的 突破和步兵的投入等。这一切与孙膑所说的布阵原理都是相通的,甚至是相 同的。例如兵力配置的疏密适当,把士兵分编为若干战斗群,进退灵活,互 相支援,互相保护,联络有效,指挥畅达,设置伪装迷惑敌军,选择和利用 地形,各军兵种和武器的有效使用等,在现代战争中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下 面我们从几个实例,可以进一步看出孙膑论述的各点的实效。 李世民初试身手时有这么一件事。当隋炀帝北巡出雁门关时,突然被突 厥头领始毕可汗带领数十万大军围困在雁门关,万分危急。隋炀帝传令各地 将领出兵解救危难。在屯卫将军云定兴招募军兵时,李世民前去投军。他当 时虽年16岁,但因自幼熟读兵书战策,精通兵法,胆识超人,武艺出众。云 定兴见了李世民,得知他是将门虎子,对他十分敬重,向他问计。李世民从 容不迫地说出一番话来: “突厥始毕可汗倾尽全国兵力来围攻我朝天子,一 定以为我国在遭到突然袭击时,132 短时间内不可能派出援军救援,所以他才如此猖狂。在此情况下,我军 应该显出强大的军势,办法是:在数十里长的地段布设旌旗,要连续不断; 夜间则要鸣钲击鼓,互相呼应。始毕可汗听到我军这样大的举动,必定以为 我国的援军到了,他一定会闻风而逃。”云定兴听了李世民的疑兵计,十分 欣赏,当即下令照计行事。始毕可汗中计。雁门关之围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 了。 三国时魏、吴jiāo兵也有一个战例。当火烧连营,东吴大败刘备,刘备去 世之后,吴、蜀两国鉴于形势,又重归于好,再订盟约,决定一致对付曹魏。 魏主曹丕得知吴蜀和好,勃然大怒,决定出兵讨代东吴。司马懿献了一计: 选调大、小战船,从蔡、颖二河进入淮河,夺取寿春,经广陵渡过江口,直 达南徐。曹丕采纳此计,命人赶造10艘大龙船,每艘长20多丈,可装载两 千多人。又另外收拾战船三千多只。魏国黄初五年秋八月,曹丕带领大将张 辽、张 、文聘、徐晃,许褚、吕虔,带领30万大军,御驾亲征。
吴王孙权得报,与众臣商议,徐盛自愿带兵破敌。吴王的侄子孙韶不听 指挥,要渡江迎敌,私自带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