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不行,结果愣是熬到了今年的秋天,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把今年也熬过去。
李世民不太喜欢魏征,魏征脾气倔的像头牛不说,而且敢骂皇帝,这样的人委实难以让李世民喜欢起来,但不可否认李世民对魏征的感激与感情。
当年玄武门之变后,魏征作为建成太子旧部,李世民动了很大心思才将魏征说服,然而魏征也没让李世民失望,这些年直言进谏,指着李世民骂的情况很多,放在其他皇帝身上,魏征早死了八百次都不止了。但李世民是好皇帝,魏征上进谏之事多被采纳,李世民从不敢否认魏征对大唐的重要性。
噩耗传来的当时,李世民便带着官员去了魏征府邸,当今皇帝且在长安城中的勋贵都去了,小泗儿觉得自家家主不去不合适,便来了桃源村。
李宽呆住了许久,叹了口气,“备马,去看看吧。”
魏征在百姓之中的名声很好,或许长安城的百姓未必认识魏征,但一定听过魏征的大名,不知道其他官员是否在为百姓办实事,他们却肯定魏征是在替他们办的。
早些年有冤屈的百姓不是前往长安县或者万年县找县令,而是前往魏征府邸,那时候魏征府上还有小朝廷之称,让李世民和一众老臣打趣了好一段日子,只不过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想如今很少有人记得。
但是,魏征的名声却一直在坊间流传。
宽敞的朱雀大街沾满了百姓,人马难行,在护卫的喊声下,百姓才自动让开了一条道。
百姓自动让开一条道不是因为楚王府的权势,也不是因为楚王的地位,楚王不在是当年那个不知仁孝的王爷,如今在百姓心目中,楚王殿下亦是仁孝之人,仁孝之人总是让百姓敬重的。
魏府之外,人山人海,外三成里三成的围着百姓,还都是些老人,将整个魏府围得水泄不通,就是匆忙赶来的官员也只能在人群外往里挤,所以百姓根本不在意你官员的身份,在意的是你品行。
赶到魏府,在护卫的护送下,李宽衣着得体的走了进去,一群挤过人群的官员站在牌匾下整理衣衫,见到楚王前来又是连忙行礼,看着有些滑稽。
李世民站在魏府的大院里,亲自指挥魏府仆从布置魏征的身后事,他的周围站满了文武百官,就像在太极宫开大朝会一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朝会也就官员和受封的爵爷们,但现在却有关陇世家和山东士族之人,凡是留在长安城的士族子弟似乎都来了。
早些年抚慰山东,魏征在山东是真的挣下了不小的人心。
李世民神情落寞且悲伤,听到有人行礼,转头望着李宽说了声,来了,便没了其他的话语。
李世民领着所有人进屋,灵堂早已布置妥当,长子魏叔玉与次子魏叔瑜分别站在两旁行礼,灵堂之中哭声恸天,却不知是真的因为魏征离世而哭,还是因为家中再无魏征顶着而哭。
不是李宽以小人之心度魏征家人的孝心,委实是他在一部分哭声之中没有听到伤心之意,似乎更像似做戏,做戏给李世民看,给朝堂百官看。
看着憔悴的魏叔玉,李宽张了张,却什么话也没说出来,最终只能化为长长的一声叹息。
他去年才经历过,知道那种心情,所谓的节哀顺变,对于亲生经历这种悲痛的人来说,或许不是一种安慰的语言,反倒是一种伤害。
魏征是个正直的人,李宽这前半生虽在长安城待得时间不长,但接触过的人也不少,要说有比魏征正直的,在他心里没有。
太正直的人朋友总归是不会太多的,就说如今这朝堂上的重臣,前来送别魏征的官员真没有多少人喜欢魏征,就连李宽也不太喜欢魏征。
一个正直的人在身边,总是能让自己感到羞愧。
再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