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朝贡关系后,请求中国出面干涉,帮助他摆脱法国人的奴役。当时,清廷正就新疆问题与俄国纷争不断,无法向越南伸出援手。不过,中国一支名为“黑旗军”163的非正规军开始在越南北部袭击法国人的前哨基地。为了驱逐这些非正规军,指挥官李维业于1882年4月占领河内,使得临近的中国边境告警。
中法战争(1884年—1885年)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花了差不多20年时间,加强军事力量和发展军事现代化。双方刚刚接受的条约化解了新疆危机。此时,别处也没有紧急的军情。164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不但会使该地区成为其向中国西南扩张的中转站,而且还会使自己控制这个曾经属于中国传统势力范围内的地区。张之洞和一群以“清议”闻名且更为年轻的翰林学士认为,他们既不能忽视法国人的挑战,也一定要对李维业占领河内的事抗争到底。
然而,“自强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却反对向法国开战。认为中国军事能力不足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军队参与一场不在其北方势力范围内的战争。然而,京师的主战氛围太浓,朝廷最终还是派正规军到越南参战。两广总督张之洞提供了部分军需。李鸿章立刻试图与法国人商讨停战,但巴黎和北京都不买他的账,激战仍在继续。1884年,法国人试图通过把战场转入中国海域,来结束这场冲突。法国海军在台湾登陆,封锁东南沿海。惊觉广东受到威胁的张之洞迅速封锁港口。如此一来,法国人若想把中国人逼上谈判桌,就只能进攻另一个主要目标——不易防守的福州船政局。船政局负责官员张佩纶165意识到这里的薄弱,请求北京增援。张之洞虽派出两艘军舰前往福州,李鸿章却对增援请求置之不理,并未派任何军舰南下。结果,法国人轻而易举便突破张佩纶的防线,摧毁了船政局。此战表明,军事地方化的代价之一就是主要督抚之间的猜忌。他们维护自己的兵力和武器,不愿将其投入到别处的战争中。李鸿章这种心胸狭窄的做法,自然会遭到其他人的记恨。十年后,他这次明哲保身的行为就遭到了报复。
法国人虽然在福州大获全胜,却并未在1884年至1885年间的这场战争中得到比越南宗主权更多的好处。战争末期,中方的一场小胜利给了法国右翼一个推翻茹费理内阁,并挑起政府复仇情绪,从德国人手中夺回阿尔萨斯一洛林地区的机会。看到法国一时间因大陆外交而分身乏术,最狡猾的中国官员们无不庆幸中国的好运气。不过,这些官员也第一次认识到了现代帝国主义的神奇之处,并对欧洲几乎全机械化的无情扩张越来越警醒。1884年,李鸿章的前幕友,后来成为中国第一位外交大使的郭嵩焘这样写道:
初无穷兵之心,而数反数复,必因衅以逞兵;亦并无争地之心,而屡战屡进,即乘势以掠地。166
中法战争给中国人的教训,似乎已足够明显。至此之后,两国再也不会出现合作时期。然而,不管前景多么不容乐观,中国都必须要为了生存,直面一次又一次的斗争。这意味着清廷之前20年在自强运动中做出的努力,还要继续下去。朝廷也从失败中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的重要性。因此,1885年,皇帝上谕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由皇叔醇亲王主持,希望借此将各支地方舰队整合在一起。但该衙门实际上的领导人却是李鸿章。最终,海军分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两支舰队每年散漫地集结一两次,进行正式的军事演习。此外,因为军舰要么出自不同的兵工厂,要么由不同的督抚买进,所以每支舰队的操典不一。然而,当时的人却没能立刻察觉到这些弱点。事实上,外国观察者对中国1885年后建起的大批军舰印象深刻,并认为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实力都在日本帝国海军之上。
中日甲午战争(18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