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入侵与反抗(一)(第2/5页)  中华帝国的衰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39年3月24日,林则徐实践自己的宣言,率清军包围十三行,勒令西方人交出鸦片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查理·义律才痛苦地意识到这点。义律一方面无兵可率,另一方面也担心中国人或许会杀掉工厂里的三百五十名欧洲商人和美国商人。因此,他向几家主要的鸦片商许下承诺,称他们若将库存的鸦片上缴中国钦差大臣,就能获得他的赔偿。代理商们已经五个月没有卖出一箱鸦片,所以这一安排让他们喜笑颜开。有些人为了尽可能多地从英国王室那里获得赔偿,甚至要求印度送来更多鸦片。义律这一昂贵的妥协虽然激怒了维多利亚女王,却赢得了英国鸦片贸易商的感激和钦差大臣林则徐暂时的尊敬。119

    暂时的胜利让林则徐扬扬得意。在持续封锁下,钦差大臣和部下们一直在收集到足以令其满意的鸦片后,才在广州内河口外的盐灰坑里开始进行销毁。6月25日,两万一千多箱鸦片被销毁殆尽。林则徐履行了退兵的诺言,脱困的西方人则离开广州,逃向澳门。

    钦差大臣林则徐要想切断国外的鸦片来源,收缴库存鸦片只是该计划的一方面而已。为确保代理商们今后再无新货源,林则徐建议,让外国人签署保证永不再贩卖“洋烟”的协议。一旦发现违反协议的外国人,就可依据大清律法,对其严惩不贷。

    被困广州的义律发现,除了交出手中的鸦片,他别无选择。不过,回到澳门后,他就不打算再受制于大清律法。因为欧洲人早已经历过与他们的法律纠纷,并屡屡受挫,所以他们早就明了中国的司法理念,不外乎基于某些固定罪名,给予严惩。例如,1784年,“休斯女士号”上的一名炮手在放礼炮时意外杀死了一个中国人。尽管公行保商们向英国人保证,知县会将其判为意外杀人案,那名水手收押之后,还是被处决了。这在西方贸易界中,很有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报复意味。如果签署了林则徐的那份鸦片贸易协议,外国人就将自愿屈从一个让他们缺乏信心的司法系统。所以,很多外国人都希望此时能有个具备治外法权的领事制度,以保护他们的权益。120义律对此表示赞同,所以拒绝了林则徐签署协议的要求。当这位钦差大臣以禁止一切海外贸易为报复时,英方决定抵制港口贸易,直到林则徐被罢职,换上一位更体谅其商业利益的官员为止。在此期间,他们将继续待在澳门,尽可能愉快地度过这场风波。

    钦差大臣林则徐觉得自己有义务终结英国人的这种舒适状态。于是,他亲自率兵抵达澳门,说服葡萄牙总督边度驱逐香港沿岸的英国船只。接着,林则徐又下令海军阻截英军,不让其上岸补给食物和饮水。这无疑成了触发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39年9月4日,英国人耗尽了船上的物资。义律命“窝拉疑”号向驻扎在九龙的清军开火,掩护一支补给队登岸。1839年11月3日,离上次交锋还不足两个月,双方军队在虎门要塞再次交锋,造成比上次更为严重的后果。最后,清军损失四艘战船。第二天,英国外务大臣巴麦尊子爵无视最新进展,命令海军部再往中国派一支远征舰队。

    巴麦尊的决定并未获得广泛赞同。鸦片事件让公众意见产生了分歧,并非所有英国人都同意辉格党政府对中国施行的侵略政策。不过,广州港脚商人和英格兰中部企业主们出资,在伦敦组建了一个强大的中国游说团。他们强烈认为,趾高气扬的中国人应该受到严厉惩罚。对他们而言,林则徐封锁夷馆的做法,正好是个绝佳的开战理由。借此,他们可以从中方获得许多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好处:低率固定关税,平等地位的外交,在中国沿海建立一处基地,开放新的贸易港口,或许甚至还包括拥有治外法权。在巴麦尊看来,以大英帝国在全球的地位,就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他还把义律付出的大笔鸦片赔偿金也算了进去。不过,支持一场维护鸦片走私的战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