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第4/7页)  琴剑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农说的与自己有渊源的话,原来意思是说他在江南住了几年。

    最后杨寰宇又问起老农何以要等日落才能生火煮饭一事,以及老农所说的回民封斋之事。

    老农又呵呵一笑,打破原来伤感的气氛。又向杨寰宇解释了一番。

    原来,此地是距离桃源县不足五十里的一处回民聚落,这里的回民其实是近数十年前由西南边陲移居来的游牧民族,只因那时连逢战乱才定居于此。

    而那封斋却是由于此地回民信奉伊斯兰教,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每年的回历九月,每个成年回民都要把斋,即从日出后到日落前不得进食,直到回历十月一日“开斋”后才恢复正常饮食。自十月一日起,欢庆三天,家家宰羊c牛等招待亲戚朋友,并做多种食物庆贺“开斋”。

    这回历十月一日在藏民称为“过年”,由于此地回民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逐渐习惯了中原的春节,故而改藏历新年为“开斋大会”,其实质与过年无异。

    正好杨寰宇经过数月的跋涉,到得此地时正值回历九月十九,故而正处于回民封斋时期。

    老农随回民居此多年,早已习惯这种习俗,故而入乡随俗,也就遵守起封斋习惯来。

    到此时,杨寰宇才将心中疑团解开,两人正谈着,不知何时,太阳已经渐渐西斜。老农看了一下天色,不由得兴奋起来,竟然手足舞蹈的绕着杨寰宇转了两圈,然后开始在灶台间忙活开来。

    突然,右侧门户响起了敲门声,接着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道:“龚爷爷,我阿大可以坐起床了,你快去看看他。”这话杨寰宇可听明白了,只因这话使用汉语说的。

    一听这话,就见老农神色一喜,边开门边道:“苏莱曼,你阿大坐起来了,快带我去看看。”说着一把拉开了门,只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回族女郎满脸堆笑的站在门口。

    这女孩一身蓝色回装,肤色白净,长得娇俏艳丽,头戴绿色嵌金边的短盖头,把一头秀发抱了起来。

    此时,这少女看见了坐在桌前的杨寰宇,不由看得一呆,上上下下打量了杨寰宇一阵,向老农道:“龚爷爷,这位汉家郎可是你家客人?”这回族女郎的汉语讲得倒也非常流畅。

    老农呵呵一笑,答道:“不错,这位小相公是我家客人。”说完又呵呵笑了一声,道:“苏莱曼,你的汉语可是越说越好啦。”

    那回族女郎只顾着瞪大一双俏眼看着杨寰宇,听见老农夸赞她,不觉俏脸一红,低下了头。可是又偷眼瞟了一眼杨寰宇,忙又低下了头,俏脸更红了,竟做出少女忸怩之态。

    那老农并没在意,只是催促少女快走。

    杨寰宇想着左右也无事,倒不如跟着去看一看吧。于是也随着老农身后走去。

    走出来一看,只见几乎每个圆房子的烟囱都冉冉升起了炊烟,那些缓缓而散的炊烟于那夕阳的余晖相映成一幅和谐c祥和的画面,再融入这山清水秀的风景,杨寰宇心中暗自惊叹为人间仙境。

    只觉得身处这种平和静谧之中,可以使人忘却心中的烦恼和殇怀,心中的戾气也随着荡涤干净。

    这是一间多进的窑洞,窑洞向里纵深竟然有六七丈,两边各开三间房间。此时在第一进右间房间里,只见木板床上背枕坐着一位面色枯黄的中年回民,床边还坐着两个回族女人,其中一个正是那头戴绿色盖头的回族少女;而另一个是一位头戴黑盖头的中年回族妇人,那老农和杨寰宇则站在另一边。

    此时,老农双眉微蹙,脸上稍有疑重之色,只因床上那位中年回民虽然能端坐起来,但病情却不见好转。

    再看杨寰宇,此时也现出不解之色。原来,杨寰宇自幼多病,箫圣夫妇常常请到一些各地名医为他诊治,但总是不能把他的病根解除。因此,自打八岁那年,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