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笔费写了一些相当肉麻的墓志铭。
为了招揽程春宇,王进贤也抽空翻了翻《市商类要》的书稿,发现其内容不仅仅是行走全国经商的百科全书,更包含了程春宇对于商人哲学的思考,符合儒家学说的商人思想或许才是程春宇在书中最为呕心沥血的部分。或许,钱和权对于程春宇吸引力不大了,但是名还是有吸引力的。
作为一个领袖,王进贤最需要考虑的,就是人才问题,没有人才,纵使万事俱备,也终有败亡的一天;有了人才,纵使白手起家,则一切也都会有的。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物,领袖需要清楚的知道人才的需求和渴望,凝聚力量,共同发展。
怎么才能满足程春宇呢?
让士林普遍接受一个商人,并将捧之到一定地位,这是革命的结果,在眼下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王进贤目前手中的权力显然也无法满足程春宇的胃口。那么,此时,作为领袖便只有一个办法了——画大饼。
四c
在多次的交谈中,王进贤不经意地提起了自己创造的学说:“明天理,谋发展,致良知。”程春宇果然十分感兴趣。
王进贤:“我读过程先生的大作,程先生主张商人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主张合法经商,要及时缴纳税款,这都和我的说法不谋而合啊。我前几天还和国仕说,不管商人还是农民,都要按时纳税,朝廷收了税款,则应该为天下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程春宇:“我听说王大人讲,无论商人还是农民c士子,都在社会中起到了作用,而且商人经商和农民种田还是士子们探明天理的基础。”
王进贤:“不错,要是没人种地,天天饭都吃不上,还谈什么天理。”
程春宇的眼睛一亮,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说法的关键——平等,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法理上的,同时也包括精神上的。这和那些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论是截然不同的。但是他的眼睛很快暗淡了下去。
程春宇:“朱子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王进贤心中暗骂:拿这种问题为难我,还不能反驳,现阶段朱子的学说是必须保的,否则天下的士林怕是都要与我为敌。
王进贤:“不错,‘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种地有种地的道理,经商有经商的道理。程先生不是主张经商不能弄虚作假,要以宽仁为本,待人志诚忠厚吗。即使饿死,也不能做违反道理的事情啊。可是朱子没有说,要大家不要种地c不要经商,天天喝西北风啊。建奴在辽东肆虐,很多官员武将投降。就是没有做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所以,我们提出要‘致良知’。如果我们人人都能致良知,不为苟且偷生而失节,哪里还怕什么建奴。致良知是为了谋发展,如果人人有良知,不偷盗c不贪渎c不懈怠,上下一心,齐心发展,不要说天下太平,即使是天下富足也不是难事。”
卢国仕已经很久没听到王进贤说建奴的事情了,他有时甚至在一闪念之间怀疑过王进贤。听到王进贤的说法,卢国仕脸上呈现出坚毅而伤感的表情。用这种方法,似乎他更能够接受王进贤的学说——原来致良知是这个道理。
程春宇沉吟了一下,他需要消化一下:“《荀子》有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理即在,应之以治则吉。”
王进贤:“不错,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指的是天理。不管尧存,不管桀亡,苹果总会落地,日夜昼夜寒暑交替,从不停息。但是,这不包括社会,随着天理不断被揭示,社会是发展的,变化的。上古之时,人以捕猎采集为食,小群而居,地广人稀,交流不便,故不相统属,今日之野人女真尚有此上古习俗;之后,天理愈明,人们稼穑而获食,筑房屋以定居,人口亦多,交流亦广。周王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