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节(第3/3页)  登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七百万两,几乎为正额的50%。人民负担之重,可以想象。

    为了增加收入,阉党政府还想了许多虽无加派之名而有加派之实的办法,如“带征”,如“捐助”,如“搜括”。

    带征就是强行征收各地多年拖欠之税。明代地方拖欠税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总之是拖欠面广,拖欠额大,有的地方欠税可以追溯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对于这些陈年旧账,当局一般都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允许地方慢慢赔补,地方官员也就一拖再拖,等着有朝一日朝廷明令捐免。但天启六年,魏忠贤的财政顾问们却决定将天启元年以来各地的拖欠全部征收完毕,这等于在当年又增加了一项重税。当时有些官员为此惊呼道:“民力止有此数,足于加派必亏于正额,况兼之带征,骨尽而髓不维矣!”

    捐助实际是对各级文武官员的一种强行摊派,自天启五年始。据天启六年正月的统计,已经收到宗藩、文武官员捐献的助工银83万多两。这时捐助的官员还主要是京官中地位较高的大臣,捐款数额也是认捐者自己酌定的。天启六年五月,皇帝再次颁旨,要求“在京尚书以下,在外州县正官以上,俱捐俸薪一年。”这就已经算不上是自愿捐助了,而是明火执杖式的掠夺。再后,没有任现职的在籍乡绅也要被迫捐献了。各级官僚本身不事生产,他们捐助出来的上百万两白银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百姓头上,成为人民的又一项巨大负担。

    搜括是指搜括库存,也就是把中央和地方各单位历年积存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的一些杂项钱粮搜出上交,以助殿工等费用。这些库存本来能给帝国僵化的财政体系增加一点弹性,起到某种调节阀的作用,但魏忠贤集团为了眼前急需,命令各处一切库存一律解京助工。并且提倡相互举报,每以风闻责令有关部门输纳库存银钱。到大工告成之日,中央和地方财政中积年的老本也几乎吃光了。这一行动给明末财政造成的无形损害是难以估量的。

    除了这些政策性的手段,还包括制造冤狱、抄家收税、收受贿赂等敛财手段,这些手段简单粗暴,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chapter;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