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九章 大航海(第1/2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建文四年的春节,按照传统,朱允炆召集嫔妃、藩王在慈宁宫办了家宴,同时为太后庆寿。从这一年开始,朱允炆恢复了藩王三年一朝的祖制,只召集了楚王、湘王、宁王、代王等几个王爷来京参加家宴,其余藩王自便。

    从建文三年开始,朱允炆逐步加强王府长史的权力,规定长史三年一任,不得连任;同时削弱藩王对军队的控制,他用写私信的方式让藩王遇事多与当地都司商量,不要自作主张,这样虽然藩王参与了大部分的决定,但在藩王的所作所为,朱允炆都是看得到,控制的了的。久而久之,大部分藩王都很知趣,逐渐称病不理军务了,开始了给当地官员打小报告的新生活。

    成为储君以来,朱允炆就一直在折腾,一直在打仗,从洪武末年的漠北之战、即位之后的燕王之乱、开发辽东、归化女真、建府乐浪等等,这五六年来,大明军力损失接近五十万,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加之国库空虚,迫切需要休养生息。

    所以朱允炆改变了策略,除辽东仍在清剿、归化女真人之外,陆地上极少用兵,但水师却作战频繁,主要是为了肃清海盗和倭寇。

    在得到济州岛后,大明获得了一条沿朝鲜半岛南岸前往倭国的商路,商人一般从大连或登州上船,前往平壤,然后越过江华湾,到达济州岛,再越过对马海峡,到达倭国的九州和本州进行贸易。大明的丝绸、瓷器、玻璃、铁器等等物品在日本很受欢迎,这样日本的白银就大量的流向大明;同样日本商人也可以在平壤、大连、登州等海关进行贸易,获取大明的铜钱和银票。

    对于南方,自从在台湾岛上分封了代王、台王,台湾也逐渐繁华起来,台湾和福建沿海的贸易越来越发达,台湾岛上有大量的白糖,但其他物品短缺,这促进了双方的贸易,这条路线坐船不过一日夜即可抵达,所以对双方来说,如同隔壁一般,所以贸易量非常大,而台湾的面貌也飞速改变,逐渐有商人、百姓主动迁往台湾,进行贸易和生产,这让朱允炆很是欣慰,因为弟弟台王允熥的抱怨越来越少,太后慢慢也不埋怨朱允炆了,甚至建文五年,太后吕氏还去了一次台湾,亲自检查了一下台湾的环境,结果非常满意。

    随着贸易的发展,台湾逐渐变成了沿海客商前往南洋的中转站,他们会在台湾补充淡水和食物,前往南洋,即马来群岛,后世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大明商人贸易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香料,如胡椒、丁香、肉蔻、肉桂等,卖出的主要是瓷器、丝绸、玻璃等物。m.woquge.

    这些海商的见闻也逐渐在报纸上披露,极大的开拓了大明百姓的眼界,同时随着海关税收的猛增,朝臣的眼光也逐渐投向了海洋。

    在大力开海的同时,朱允炆也没有放弃内政,国内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大力进行土木建设、修路筑桥,极大的促进了边疆地区和中原的联系。

    另外科学院的匠师们也研究出了不少新武器,如已经大量装备军队的燧发枪,还有配备给高级军官和骑兵的手铳;火炮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匠师们则研制出了一种可以放在车上的臼炮,按照匠师的说法:“子在母腹,母送子出,从天而降,层层碎裂,锐不可当,威力惊人。”。让朱允炆高兴的是这种炮使用的是开花弹,威力很大,适合攻坚,尤其适合在草原、丘陵地带作战,但是他也指出其中的缺点,那就是射程太近,需要加强。

    如今的匠师对朱允炆的话已经非常信服,接受赏赐后,高兴的去工作去了。

    鉴于朝廷的税收越来越依赖于商税和海关,朱允炆命令加强进士、举人、贡生的素质培养,凡是到户部、海关任职的学子需要考试算学;针对贪污腐化越来越突出的局面,朱允炆要求地方官员以及刑部、吏部等部门的官员入职时需要考试法律;最后,工部官员入职不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