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内政(第1/3页)  建文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建文朝的民族政策被之后的皇帝所承袭,虽然成效显著,但也受到了部分后世史学家的强烈抨击,认为建文帝是个血腥、野蛮的大汉主义者,其一生的功绩都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民族的掠夺和压榨上的,当然这并不是主流思想。但是不可否认,在当时,少数民族确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建文朝,少数民族除非拥有身份牌,否则不是被抓去充军,就是被抓去服苦役。而在边疆地方官员的考评中,归化的少数民族数量却是很重要的考量,所以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他们最希望的是归化,而不是将之充军或服苦役,这很自然和驻军、工部官员产生了冲突,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评。为了拉拢少数民族和增加归化数量,地方官员往往放低标准,或者临时找人作保,发放身份牌,因此自然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即作保专业户和纳妾专业户,专门做一些曲线发放身份牌的事情,地方官对此心知肚明,却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当时,这是上下皆知的秘密。

    所以在边军中,士兵纳妾是常事,更不用说军官了,最后无论军官、士兵都拥有大量土地,而且这些土地和卫所土地不同,是完全按照民户的标准纳税的,这对许多人来说也是一种生财之道。最后朝廷不得不按级别规定纳妾的上限,则才暂时制止住了这一股纳妾风潮。

    这些事情上报给朱允炆之后,朱允炆除了苦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外,没有什么好办法,他只强调两条,一是不能让少数民族集中授田,要将他们分散;二是只要拥有身份牌,则全部是大明百姓,不许有任何歧视。

    作为大明百姓确实有许多优惠,比如进入朝鲜就可以受到领事馆的保护,不受朝鲜法律的约束,在这种政策下,能安分守己的人并不多,所以不可避免的造成了新的纠纷,让乐浪府和朝鲜的关系变得紧张,最后有许多朝鲜的女真人也被引诱跑到乐浪府来,李芳远考虑再三,不得不在朝鲜也实行身份牌制,凡是朝鲜人不得离开朝鲜国境,并要求乐浪府不得接纳有身份牌的朝鲜人,这才略微遏制住了移民的浪潮。

    近在咫尺的海军、卧榻之侧的骑兵以及难以遏制的移民潮和朝野上下的愤慨情绪,让少有大志的李芳远无法容忍,他决定开始反击,开始更大力度的支持图们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反明,他的水师从朝鲜北部出发,为他们送去粮草、兵器和军事指挥人员;同时他开始联络倭国,让他们从海上对大明进行骚扰;还联系蒙古,让他们越过大兴安岭,对女真人进行支援。这样,在大明的东部、东北部、北部逐渐形成了一张网,对大明的北部边疆、东南海疆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可惜,大部分朝廷官员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危机,在他们看来,乐浪府的设立纯属年轻皇帝精力过剩的结果。加上皇帝公开声称欣赏汉武帝,这让百官很担心,所以百官们决定给皇帝找些事情来做,分散一下皇帝的注意力。m.22ff.

    最后,建文三年也是一个多事之年,河南蝗灾、黄河决口、山东大水、河北白莲教叛乱,殃及大河南北,朱允炆令长兴侯耿璇坐镇开封,安远伯瞿能坐镇济南,阻止乱民南下,令历城候盛庸全力镇压,这些都牵制了朝廷的精力,驸马都尉梅殷调集五万军队跨海征战乐浪,导致山东空虚,朱允炆不得不调集京军北上,以防生变。

    为赈济灾民,朱允炆分两步走,采取以工代赈和移民相结合的办法,工部尚书宋礼浚通运河和清理山东水患,养活了大量灾民;还有一部分灾民被移民到河北和辽东。至于最后镇压的白莲教叛军,除贼首斩首外,朱允炆则将其分批迁往辽东、绥远、西北和西南安置。

    所以建文三年时,大明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和朝鲜打一场全面的战争,只是靠恐吓手段才获得了一片土地而已,朱允炆更多的时间是用来处理内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