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人,”小皇帝忽然叹了一口气,“从今天文相他们送来的这些书上,朕觉察到了一个道理。哪就是朝廷要讲利,而且要讲天下的大利。”
陛下今天的花样是没完没了了啊。赵与珞躬身回道:“臣恭听陛下圣喻。”
“赵大人,别人能通过印书来赚钱,朝廷为什么就不能呢?”得,狐狸尾巴高低又露出来了。
宋代的国子监也印书,而且那里刻印出来的书,制作之精美为宋版之冠,因为是要供朝廷使用,以及皇帝对臣下的恩赐,它们通常称之为“监本”。许衡不愧为北方大儒,老夫子的眼光就是毒,全给弄走了啊。
道:
“谢大人,朕给国学院定两条规矩,首先所选之人学问是第一位的。”咱可不想在这时代弄些什么砖家叫兽出来,要弄就弄真正的教授。恩,古代叫祭酒、博士、教习。这其实并没什么,历代国子监,没两把刷子你也别想进来。
“二是夫子们如果有好的著述,国学院不仅刊印,让他们名扬天下,而且还要给他们版费,也就是润笔费。谢大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子们更努力地钻研学问,让国学院越办越好,所以将来这选书印书上,国学院也要用点心思。具体章程就由你们来定。”
这下夫子们没意见了,一个名扬天下就足够让他们热血沸腾,还有名正言顺地润笔费,这可是陛下下旨的,为什么要反对?谦虚也是要看地方滴。
谢枋得其实在心里已经将朝廷里的有些大臣骂了个狗血喷头,他刚到琼州,就听有些人抱怨,什么陛下不重视文臣了,只偏向武夫了,等等,等等。可是今天陛下所说的这叫不重视文教?这叫慢慢来,先帝都不如陛下远甚,一群毫无见识、只知道邀宠的东西。要不是在朝堂上,老谢早跳到桌子上开骂了。他躬身回道:“臣谨尊陛下圣喻。”
东最后慎重地告诉他的大臣们:“老师,诸位大臣,我们暂时不收田税,朝廷是少了很多收入,但我们要记住,不收百姓税,他就要花费,只要他花费,至少能收商税。”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工商税收高于农业税收入的朝代。宋太宗至道末年,朝廷收入中农业税占65%,工商税占35%,而八十年后,到了宋神宗的熙宁年间,工商税变为占70%,农业税为30%。宋代的商品经济在当时的世界上是非常发达的,所以陛下所说,对大臣们来说并不是多震撼性的言论。只是他们再看向陆秀夫的时候,眼神都是怪怪的,陆秀夫啊陆秀夫,你看你把陛下教成什么了?
陆夫子也是倒了大霉,遇到了这样一个好学生。他给陛下上课,哪小鬼头不是溜号就是打岔,要么弄点希奇古怪的问题难他,“老师,海里为什么会起浪?”“这飓风从哪来的?”你让他怎么办?令天下文人景仰的帝师,也不是那么好当滴。
老赵可没管大臣们所想,他对陛下所言是心领神会的,陛下这是在讲赚钱的方法。他更明白陛下前面的意思,不要怕在国学院上花点钱,咱们也能用书来赚钱,这叫教化赚钱两不误。
使赵与珞、谢枋得后来真正大跌眼睛的是,陛下指定他们印的第一本书竟然是《三国志》,而且陛下要求他们每一页的内容用白话进行解说,并就内容配上一个图画,书的封面上更要注明改编者和绘图者的名字。老赵和老谢私下里直犯嘀咕:这陛下有时候就是乱来啊,这前代的书都敢改。国学院的夫子们也是直摇头:陛下您要改写书,也不能拉咱们当垫背啊,这让同道们见到了,还不把咱笑死。
可是当第一本书出来后不久,张世杰却跑来找了他们,他告诉两人,军中将士非常喜欢这本书,他问道:“两位大人,不知这后面的书什么时候能出?”
赵与珞和谢枋得互相看了一眼,他们忽然明白了:陛下这是要教化军中的将士,你用文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