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3 章(第3/4页)  营销管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愉悦的公司。这些公司把市场营销看成是公司的整体哲学,

    而不仅仅是某一部门的个别职责。”所谓“哲学”,就是人们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基本角度和方法。从指导

    企业经营实践的思想观念的发展与变化来看,充分说明了市场营销是一种新的经营思想和经营观念,是企

    业在其经营实践的发展中对自身经营哲学的调整。实践也证明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和业绩方面的差异,

    并不主要是由于策略和技巧上的差异,而更重要的是经营观念上的差异。

    以企业为中心的经营观念

    在早期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经营观念的基本特征是以企业为中心,以资源和利润为导向。这是由

    于当时产品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供不应求,企业在销售方面基本上不成问题,企业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以成

    本为基础的价格竞争。以企业为中心的经营观念按其发展顺序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最陈旧的一种企业经营观念。以这种经营观念为指导的企业认为,获得产品的基本效用

    是消费者的主要目的,企业的任务就是生产并向市场提供顾客所买得起的产品。提高生产的效率和降低生

    产的成本是经营者所关心的全部问题。企业主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并以此降低产品价格

    来吸引顾客,获得自己的市场地位,很少关注除此之外的其他市场因素,甚至不注意对产品的更新和改良。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福特先生曾对建议其生产彩色汽车的人说过这样的话,“不管顾客需要

    什么,我们生产的汽车就是黑的”。因为他认为福特公司的汽车价廉物美,不愁没有销路。然而当其他公司

    所生产的彩色汽车开始风靡市场之后,福特才省悟到自己的决策的错误。单纯的“生产观念”给他带来了很

    大的损失。中国在八十年代之前,大多数企业奉行的主要是“生产观念”,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当有些产品

    已出现明显的供过于求的情况时,一些企业仍在按每年递增百分之几的计划大量生产。如缝纫机、手表、

    自行车等产品,三十多年产品的设计都没有大的改变。

    以生产观念为导向的企业基本上是处于三种市场环境条件之下:一是产品明显地供不应求。企业

    将产品生产出来,总归销得出去。西方在二十年代以前,中国在八十年代以前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如此。中

    国当时许多消费工业品(如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都要凭票凭证供应,所以生产企业只须扩大

    生产,提高产量,而根本没必要去考虑市场销售问题;二是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形态。这种情况下,

    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是降低产品的价格,而降低价格的前提则是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成本的控制。

    所以企业必然以主要精力去扩大生产和降低成本;三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实际

    上只是政府计划的附属体,是一个严格按照计划进行生产的工作部门,资源和产品的分配不属于企业的责

    权范围,所以企业也无须考虑除生产之外的其他问题。

    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产品的供应已相当丰富的情况下,生产观念的弊病就会明显暴露出

    来。从中国来看,二十世纪80年代以前,上海的工业企业曾一度在全国消费工业品市场中占有四分之一份

    额,但由于长期受“生产观念”的影响,产品更新能力差,市场营销能力弱,至90年代上海产品在全国的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