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民生银行的股份卖给史玉柱,后来史玉柱大赚其钱。另外,万通当年在东北华联的投资,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但现金回报不是特别好。投资是不是万通一直以来的一个短板?这几年万通已经往投资方面转了,以后这方面会不会成为万通在地产之外的新的第二大竞争力?
第二个问题是,地产行业一直逃不出一种周期律,越调控房价越上涨,对地产行业和地产企业的这种周期律,您怎么看?
冯仑:第一个问题,关于投资这件事,我们现在并没有进入投资行业,我们只是控股公司。在房地产领域做投资,这是凯德的商业模式。在全球包括亚洲做房地产的企业里,资本回报最高的就是凯德。我们研究了它的模式,现在我们底下的公司是做开发,上层的公司是做成了投资公司的架构,就是用投资公司的方式来投资房地产企业,但不会投到别的行业去。
至于以前我们的投资,回到我刚才讲的观点上,因为我们坚持价值观导向和战略导向,所以我们不算小账。史玉柱是我的好朋友,他赚了很多钱,我们也赚了很多钱。用价值观来衡量这件事,其实就是我讲的算不清的账。我们的目标很清晰,我们就是要做专业性,所以我们要把房地产以外的部分卖掉。至于什么时候卖,我们找到了对象就会卖,而不会去考虑这么做以后会少赚多少钱。我们的价值观确定了,战略确定了,就是要做裁减。华联也是这样,我们不做商业,所以我们就把它卖掉。但房地产我们是没有卖掉的,这样,我们就变成了一家非常专业的地产公司。
在民生银行的项目上,我们赚了很多钱,史玉柱也赚了很多钱。他给我们的钱我们又拿去做了房地产。到底谁赚的钱多,这是说不清的。人生不能停留在这些算不清的账上,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去选择,这样大家才能都开心。
反过来说,如果民生银行出了大案要案,股价一泻千里,是不是我就占便宜了,史玉柱就吃亏了,他就比我笨呢?不是这样的。他有他的价值观,他当时要投资一些金融领域,于是他就去投了,投的时候也没算要赚多少钱。
为什么要坚持价值观,而不能靠机会主义呢?因为你这一辈子能赚多少钱是算不清的。你说你到临死之前能赚多少钱?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们都不知道自己这一生能赚多少钱,只知道朝着哪个方向去赚钱,哪种钱要赚,哪种钱不要赚。从这个角度来说,你的投资是和你的价值取向有关的。这事符合你的价值取向,你就成功了;不符合你的价值取向,你就把它抛弃,不存在什么失败。因为你收回来的钱又投到你的主业上,帮你继续赚钱。所以,人生的故事就是算不清的账。
另外,投资这笔账永远是算是不是最合适,而不是算是不是赚得最多。你说民生银行的项目我们赚了几倍,史玉柱又赚了几倍,绝对答案到底是多少?其实没有绝对答案,不是说我比他赚得多,就说明我比他聪明。巴菲特有巴菲特赚钱的方法,索罗斯有索罗斯赚钱的方法,如果你能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并坚持到底,那你就成功了。
第二个问题是个很好的问题,就是房地产企业怎样应付周期律。
最近几年,房地产的调控政策的确很拧巴。从政策层面上来说,我觉得有两个问题。第一,各方的估计有所不同。业界的估计、政府的估计和舆论媒体的估计,差别很大。根据业界的估计,低收入人群、夹心层、年轻人买房确实是有困难的,但这个问题还不至于引起社会崩溃。另外,它实际上也会带来某种正向的作用。原因很简单。目前在中国的初次置业市场上,40%的购房者是25~35岁的人,从全球来看,在市场经济国家,这些人都是属于靠工资买不起房的。如果这些人都能买得起房了,那市场经济就不存在了。买不起房带来两个好处:第一,促进劳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