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努力祷告(第6/10页)  敦刻尔克(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敦刻尔克》原著小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因为他已经开始思考为英国的本土防卫预做准备。正因如此,海滩有时难免毫不设防,而在六月一日,最早的不设防时段出现在上午七点半到八点五十分之间— —“基思号”和它的接应船队就是在这悲惨的一小时二十分钟内遇险。

    上午九点,空军再次出巡,德军的攻击渐渐消停,但是皇家空军当天还有四个时段完全不提供空中掩护,而德国空军从不错过这些大好良机。上午十点半左右,炸弹摧毁了大型货车渡轮“布拉格号”,并且把美丽的“蚊子号”江河炮艇变成一团燃烧的残骸。

    接着轮到“斯科舍号”海峡邮船。在它慢慢倾覆的时候,大约两千名法军设法逆势爬上甲板,最后一个挨着一个坐在船沿。“埃斯克号”驱逐舰紧急接走绝大多数部队,送往安全之地。法国的“霹雳号”驱逐舰就没那么幸运了,它在空军暂停保护的另一个空当遭到攻击,短短几秒内便翻覆下沉。

    屠杀行动持续不断。下午,一枚五百磅的炸弹落在“布莱顿女王号”扫雷舰甲板上,导致三百多名法国和阿尔及利亚士兵丧生,人数差不多是船上人员的一半。随后,“伍斯特号”驱逐舰和“韦斯特沃德霍号”(Westward Ho)扫雷舰遭受重创,但仍设法返抵国门。“韦斯特沃德霍号”载了九百名法军,包括一位将军及其参谋。当它终于抵达马加特,将军高兴得当场授予两名船员军功十字勋章。

    十七艘船舰被击沉或出故障。这是德国空军在六月一日的战绩。一整天下来,魂不附体的躯壳——眼神空洞的生还者、担架上的苍白伤员、包裹着破布的尸体——不断从多佛、拉姆斯盖特和其他西南沿海城镇上岸。对于船只正好在港内的船员来说,冲击可想而知。

    在福克斯通,“马林纳号”渡轮的船员尤其被“布拉格号”的悲惨遭遇吓坏了。这两艘船属于同一家公司,船员之间关系亲密。“马林纳号”的部分船员原本就是鹿特丹一起船难事件的生还者,而“马林纳号”本身也曾遭遇强力轰炸。历经两趟艰辛的敦刻尔克旅程后,它此刻在福克斯通等待煤料,船员开始鼓噪。船医证明三位轮机员、无线电操作员、乘务长、一名海员以及好几位机房人员全都身体不适,无法出勤。

    六月一日晚上,“马林纳号”再度接到前往敦刻尔克的命令,但是由于船员濒临叛变,船长拒绝从命。曼岛邮船“班恩号”及“汀瓦尔号”目前也停靠在福克斯通,这两艘船的船长同声支持,他们也拒绝出海。当地的海军指挥官发送公函,询问“班恩号”是否愿意出航,舰长开门见山地答复:“恕我直言,鉴于昨天在敦刻尔克的经历,我的答案是:‘不。’”

    骚动已酝酿多时,尤其在大型邮船和渡轮当中。这些船舶仍然由它们平时的船组人员操作与管理,这群人完全没受过海军训练,也缺乏周末水手及其他志愿工作者抱持的热忱。

    早在五月二十八日,“坎特伯里号”轮船就拒绝出海。它已执行两趟任务,早就受够了。发电机室最后派一支海军小队上船增援,帮助船员进行心理建设。此举奏效,于是查塔姆海军营区被紧急要求派来两百二十名水兵和司炉。他们将形成一群纪律严明的帮手,随时准备登上工作人员似乎意志动摇的船舶。

    “圣塞里奥号”在二十九日拒绝出海,一名军官带着武装卫兵和七名司炉在十点登船,船只在十一点立即起程。在“纳罗马号”邮船上,问题出在轮机员身上。他们立刻被两名皇家海军锅炉员取代,另外加上六名武装人员支持,“纳罗马号”也回到工作岗位。

    但这些都属于个别案例。“马林纳号”、“汀瓦尔号”和“班恩号”让人头疼的地方,在于这三艘船似乎串通好一致行动。多佛接到紧急电话,要求加派救援及武装人员,但他们恐怕几个钟头后才能抵达。六月一日到二日之间,这三艘船闲置了一整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