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调头朝另一个方向前进。要是这么做,敌军会立刻突袭后方,把他杀个片甲不留。
那么,艾恩赛德问,戈特能否至少调动两个后备师往南推进,或许有机会跟北上的法军会合?戈特认为或许可行,但他们首先必须跟战区总指挥比约特将军做好协调。
艾恩赛德立即带着波纳尔赶往位于朗斯(Lens)的法军总部。他找到比约特和第一军团的布兰乍得将军(Blanchard)——两人都濒临崩溃状态,浑身颤抖、彼此叫嚣,毫无任何计划。脾气火暴的艾恩赛德受不了了,他抓住比约特的外套纽扣,试图摇醒这个男人。
双方最终达成共识。法军的几个轻机械化小队隔天与戈特的两个预备师并肩在阿拉斯南方发动攻击,然后与其他往北推进的法军会合。换上新的最高指挥官应该也会有帮助:温和的甘末林终于被马克西姆·魏刚将军(Maxime Weygand)取代。魏刚将军七十三岁高龄,但是据说浑身充满热情与干劲。
艾恩赛德回到伦敦,深信一旦两军会师,就能打开英国远征军调头南下的路线——这仍是他最属意的方案。戈特还是没被说服,但他是个好军人,愿意姑且一试。
五月二十一日下午两点,富兰克林少将(H. E. Franklyn)率领一支临时拼凑的部队,开始由阿拉斯南下。如果一切顺利,他应该会在两天之内跟北上的法军在康布雷(Cambrai)会合。可惜诸事不顺。富兰克林表面上拥有的步兵兵力,大多陷在别的地方无法抽身。左面的法国援军迟了一天抵达。照理应该从索姆北上的法军从未付诸行动。德军比预期的更难对付。当天晚上,富兰克林的攻势便渐渐熄火。
戈特将军毫不意外,他从头到尾就不相信这套南进计划。下午三点左右,甚至在富兰克林遇上麻烦之前,戈特就针对整体局势对麾下的指挥官勾勒出一幅悲观的前景。富兰克林的进攻被视为“替法军打气的非常手段”,不值一提。
同时,在另一场参谋会议中,戈特的行政官:陆军中将道格拉斯·布朗里格爵士(Sir DouglasBrownrigg)下令将后方总司令部由布洛涅搬到敦刻尔克,医疗人员、运输部队、工程营及其他“米虫”即刻迁移。后来在另一场会议中,则对这些部队颁布了一套精密详尽的撤退指令:“车辆抵达各个撤退港时,驾驶员及军用卡车必须留下,当地运输人员必须做好停车安排……”
然而,在这慌乱的下午所举办的一场重大会议,戈特和他的参谋全都缺席。新上任的盟军
最高司令魏刚将军从巴黎飞抵伊普尔(Ypres),对困军的指挥官(包括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说明他的计划。不过没人找得到戈特。他再度迁移他的指挥部— —这次是搬到里尔以西的普雷梅凯(Pr émesques)。等到他和波纳尔抵达伊普尔,已经太迟了,魏刚已打道回府。
这表示戈特必须间接从比约特口中听到魏刚的计划。这真是糟糕,因为英军在这套计划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英国远征军将担任先头部队再次南击,设法与另一股北上的法军会合。如果法国和比利时部队愿意协助作战,戈特同意调遣三个师的兵力——不过要等到五月二十六日以后。
尽管戈特同意计划,却无法衷心信服。回到普雷梅凯之后,波纳尔立刻召见代理作战官布里奇曼中校。然而召见的目的并非要布里奇曼挥军南下,相反地,布里奇曼奉命拟订往北的撤退计划,将全体英国远征军退到海岸边等候撤离。
布里奇曼殚精竭虑,彻夜筹谋。最初的前提是,军队可以在加来到奥斯坦德(Ostend)之间的任何地点撤退,他必须找到英国远征军三个军团最容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