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0节(第3/4页)  大明之朔风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播种时间耽搁不起啊,流民被编成屯田军,实行“同吃、同住、同耕,一体劳作、一体分享收获”,留下的给口饭吃,要走的立即滚蛋,这套丰州创业时的老办法很冷酷,但流民无处可去,绝大多数还是愿意留下。宣德卫指挥使谷可立、东胜左卫同知拓养坤被调来指挥屯田军,他们一边整编安置流民,一边抓紧时间春耕,大伙几乎是没日没夜地干。水是最珍贵的,除了人喝的,其他全部用来保庄稼,没有沟渠引水就组织男女老少像接力一样把水从河边送到田里,谷可立还带领青壮挖水井,遇到塌方差点活埋,被送回宣德卫养伤。

    乡亲们受累了,但我只能这样做,这年头想活下去就得吃苦,也许熬到秋收能好过一点;拓养坤撑不住这个局面,还是调白显志当屯田大使吧,去山西的兵也撤回大同驻防,入关的军队要尽快回蛮汉山,这样可以省些钱粮;常书到归化了,这位师兄能力、学识都不错,先留在大统领府协理政务,革库里处理政务还欠缺,去赞画军务处顶阿萨里的缺更好;种子、农具、口粮缺口还大,向各地官府求助吧,可我是擅自入关屯田,这笔账朝廷肯定记着,没人会管我的,大同巡抚换人了,不知道这个新来的叶廷桂好不好相处,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榆伏在书案上不停地写信,既有给大统领府的建议信,也有向宣大总督和各镇巡抚的求援信,把信全部写完,再让莫日格派人送出去,已经是深夜了,他脑子晕乎乎的,趴在书案上睡着了。李榆这几天也累坏了,昏昏沉沉睡了大半夜,被人推醒时,惊奇地看见刘之纶在面前——师傅身为归化巡抚,私入他镇有擅离职守之嫌,他怎么敢入关?

    “马上跟我走,总督大人要召集宣大各镇巡抚、总兵议事。”刘之纶低声说了一句,没等李榆答话拉起他就走,李榆急忙朝门口的高黑子使了个眼色,飞虎营片刻功夫就集合完毕,在吉达、哈达里的率领下跟随李瑜向大同方向驰去。

    天亮时,队伍到达大同城东的十里堡,这里戒备森严,周围布满了明军的岗哨,飞虎骑毫不客气挤开明军,跟在李榆身边一步不离,沿途还布置了游骑。

    督标游击引着刘之纶、李榆进了一所大宅院,梁廷栋正和几个文官坐在大堂内聊着,其中一个文官有点面熟,还朝李榆笑了笑,李榆认出他就是有过一面之交的山西巡抚吴牲,刘之纶介绍另外两个是新任大同巡抚叶廷桂、宣府巡抚陈新甲,旁边站着的几个武将中大同总兵王朴、宣府总兵杨国柱是熟人,剩下那个不用问准是山西总兵王忠,三人私下里都和丰州有来往,应该是自己人,李榆很自然就和他们站到一块——在文官面前也没他们的凳子坐。

    “李汉民,你站过来,擅自兴兵入关、抢夺卫所田地,宣大的天都被你捅了个窟窿,你真是罪该万死!”梁廷栋看到李榆就勃然大怒,这家伙太坏了,突然玩了这么一手,你说他造反,那他入关占堡,地方文武就有失地之罪,你说他安抚流民,那地方上就有失职之嫌,也不好自圆其说。宣大督抚被他害的骑虎难下,连给朝廷的奏章都不好写,不得不偷偷凑到一起统一口径。梁廷栋越想越气,指着李榆大吼道,“你罪恶滔天,不在乎多加一条死罪,想死就去死吧,不要把我们都拖下水。”

    “总督大人,汉民也是不得已啊,流民云集风云难测,丰州出兵才稳住局势,出兵是本抚同意的,朝廷怪罪由本抚一人承担。”刘之纶站起来说道。

    “你不必替他遮掩,本督知道归化镇谁做主,李汉民,你说,现在怎么补这个窟窿?”梁廷栋把手一挥,继续盯着李榆问道。

    “要不,末将把兵撤回去,流民就请总督大人收容,二十八万人啊,末将心里着实害怕。”李榆挠着头答道。

    “休想,你惹得麻烦自己摆平。”梁廷栋断然拒绝,当年吴牲带十万内帑赈济西北流民,一个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