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节 抚臣(三)(第3/5页)  大明之朔风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傻子才会干呢,你的弟子也绝不会听你的。

    李榆果然不听话,他正沉侵在棉花被冻死的悲哀中,刘之纶把他找来讲了自己的计划,李榆差点跳起来,使劲摇头说他不理政务,丰州的事做不了主,顺便把对他的指责也推得一干二净——私开盐场、铁厂是因为没钱买盐和铁器,没交盐税、铁课是因为养不起收税的官吏,至于盐铁卖到什么地方他也管不着,收容逃犯嘛,那些人脑袋上也没贴标签,人家安分守己他好意思抓吗,私印钱钞更是不承认,那明明是欠条吗,朝廷只要肯替我还债,我发神经去四处借债呀!刘之纶被李榆的无赖相气得大骂,命令李榆立即去把手下官吏找来训话。

    没过多久,官员们都到了大堂——自从来了刘之纶,大统领府被挂上了归化巡抚府和总兵府两块牌匾,还被巡抚大人占了好几间房子,大堂也变成了巡抚大堂。官员们重回老地方,却发现没凳子坐,也不管刘之纶脸色如何,叫嚷着出去找板凳、椅子,乱哄哄一阵后,才心安理得地坐下来。

    这是刘之纶首次召集官员,他强压住心里的不满,耐心讲解开科取官的好处——丰州官员不能获得朝廷认可,皆因官制与大明不符,必须拨乱反正,而开科考试按大明国制取官是条捷径,机会难得抓住了就是朝廷命官,既可以光宗耀祖,以后的前程也有了保障。

    “本官此举绝非为难诸位,现任官员参加考试一律优先录取,未被录取的官员如政绩优良也可留任,本官担保朝廷授予官职。”刘之纶毫不脸红地说道。

    官员们一起望向坐在刘之纶下手的李榆,李榆面无表情一言不发,身旁的鄂尔泰、李槐、李福贵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大家立即心里有数了。

    “大人,我们都想当朝廷命官,只是朝廷的俸禄如何?能不能按时发放?京师可有些远呀。”王昉一本正经地问道。

    “地方官俸禄取自于地方存留,如何需要从京师送来,只要尽心效力,自然不会亏待你们。”刘之纶不屑地答道。

    “老王,我这里可没这笔花销,你少打大库的主意呀。”赵胜马上叫道。

    “朝廷不掏钱,那我干个屁呀,大人,朝廷许不许我搜刮百姓?”王昉阴阳怪气说道。

    “胡说,归化有盐铁、粮食,每年税赋中自有官员俸禄,你若是敢搜刮百姓,本官饶不了你。”刘之纶拍案大怒。

    毕力格很认真地说道:“大人,课税是我管的,丰州的钱粮用度有限,养不起多少官吏,朝廷不拿钱,这小子真会去搜刮百姓,干脆你现在把他杀了算了。”

    “我不想做明国的官,不过我在丰州干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可朝廷从未给我发过饷,大人,你先把以前的欠饷补给我吧,我立马走人。”乌尔登说道。

    “我们给大明守边容易吗,大人,你可是朝廷派来的官,就可怜可怜当兵的吧,把欠饷还有这次大战的抚恤发了吧,要不兄弟们可就不好带了。”特日格也叫道。

    “大人,我要告状,丰州欠了我们十万两银子不还,这还没算利息呢,我们穷得连家都回不了,只好留下干活挣路费,您就替他们还了吧,朝廷也得讲道理不是。”李建极也苦着脸叫。

    ……

    大家七嘴八舌乱叫,刘之纶脑子都被炒晕了,鄂尔泰站出来替他解围:“都给我住嘴,刘大人初到丰州,不了解地方,即使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也情有可原,岂能如此无礼!”

    太目无王法了,刘之纶怒火中烧,指着李榆说不出话来,然后拂袖向门外走去,李槐急忙拦住他:“巡抚大人请留步,总兵府还有要事相商。”

    鄂尔泰咳嗽几声,大堂内立刻安静下来,云荣起身说道:“诸位,今年开春以来,我丰州军民流汗苦干,开垦播种土地八十万亩,并且抵御住了金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