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0节 抚臣(三)(第2/5页)  大明之朔风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志说道,他刚给巫浪哈和李秦做完祷告——巫浪哈原来信喇嘛红教,察哈尔汗西逃后红教也没落了,她马上改换门庭,在马大嫂的影响下受洗入了西教,还带动察哈尔人也投向西教,高一志成天乐呵呵地给新教徒施洗,把回绛州的事也忘到脑后。

    “汉民,再加把劲,明年让乌兰把李辽也生出来。”那木儿说着又把孩子交给李榆。

    李榆闻言心里一惊,英俄尔岱说二妞也怀孩子了,不会是真的吧?不过算算日子也对,如果那样,李辽或者百灵可就苦了,我想见一面也不容易,做错了事真是要受老天惩罚啊!

    家里添人口,李榆顺便给自己放了假,借口是要侍候老婆、孩子,其实也没什么事干,蒙古女人没有坐月子的习惯,乌兰、巫浪哈在家里歇了没几天,把孩子交给大嫂、二嫂,各自忙自己的事去了,李榆闲得无聊又去操持他种的棉花——他主要还是想躲刘之纶,丰州无法无天的事做得太多了,刘之纶肯定少不了一顿臭骂,不过奇怪的是,刘之纶居然好些天没来找他算账。

    刘之纶这些天拉着那木儿一直在四处巡察,了解丰州的民情、物产,本来马士英比较熟悉情况,可这家伙和丰州上层混得太熟,戍遣到此不但没吃苦头,而且一来就受重用,被委任协理民事庶务——张孟存能力还是差了些,应付差事有心无力,相比之下,有政务经验的老马就显得游刃有余。老马有重任在身,刘之纶使唤不动,只好抓那木儿的差,拖着他到处跑,暂时也顾不上李榆。

    从地方上回来,刘之纶首先去丰州书院找三位先生——王徵也是进士出身,正在东胜卫考察水利、矿产,他还没见过面。刘之纶对视察的情况喜忧参半,老百姓家家都有存粮,有不少人家还养了猪,今年冬天应该不会饿死人,但丰州的不法之举也是触目惊心,煮盐制碱、开矿冶铁堂而皇之,却从未报告朝廷,而官吏也是鱼目混杂,盗贼、奸商、兵痞乃至白莲教匪充斥其间,归化几乎成了藏污纳垢之地。

    “归化缺粮,不交屯田籽粒也就罢了,私开盐池、铁厂而不交一分盐税、铁课,真是岂有此理!更有甚者,归化竟敢收容逃犯,前太仆寺主事王登道已被朝廷通缉,居然招摇过市,还伙同奸商私货东虏,如此胆大妄为,官府却无人拿问,大明律法在此形同虚设,本官请三位先生相助,尽快整治归化。”刘之纶急切地说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元诚切勿心急,此事得慢慢来,”宋统殷心里暗怪刘之纶多事,捻着胡须说道,“丰州本属化外之地,应设土司治理,朝廷在此开镇太唐突了,至少应该再等二十年,当务之急还是教化。”

    “等不及了,大明内外形势逼人,正当整合国力,一举荡平丑类,归化有盐铁之利、屯田之粮,更有强悍铁骑,早一天为我大明所用,早一天消弭内忧外患,本官已下定决心,设科考试涤新官吏,归化读书识字的人少,那就从山西、直隶引进人才,也请三位先生推荐门生故旧前来应考,凡忠良孝子一律予以重用。”刘之纶答道。

    鹿善继连连摇头道:“归化汉夷混杂非关内可比,元诚务必谨慎从事,况且你开科取官也须经朝廷诏准,擅自行事乃自取祸端。”

    “丰州体制也并非一无可取,大人读过他们的《归化誓约》吗?选贤与能、大政公议暗合《周礼》,设教谕讲解政令、断例,也与太祖皇帝设申明亭宣讲《大诰》相似,还是教化丰州更妥一些。”孙奇逢也劝道。

    “顾不上许多了,我既受命巡抚归化,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豁出三年时间整治归化,然后挥斥铁骑给朝廷打出一个太平盛世,归化总兵是我的弟子,不敢不听话,就这么定了,请三位先生务必相助。”刘之纶大义凛然地说完就走了。

    三位先生望着刘之纶的背影不住摇头,刘圣人真是书呆子,你想把丰州填进去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