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4节 丰州人(一)(第2/4页)  大明之朔风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能不饿死人就行,大统领府一律支持。”鄂尔泰也补充了一句。

    王自用、赵胜和白玉柱三人忍不住了,说了声“乡亲们有救了”,咧开嘴就哭起来,参政沈守廉厌恶地瞟了他们一眼,这段时间他后悔啊,早知道丰州如此苦,就该和孙庭耀、李建极一块拔腿走了,留下当这个破官干什么,现在想跑也没人拦他,但丢得起这个脸吗?还是找个借口才好。

    “李汉民,你把我害苦了,给你当官真是活受罪!”沈守廉先是发了一句牢骚,接着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我这人就是心肠软,看不得别人遭罪,我去大同一趟吧,多少给你们弄点钱粮回来,我这就算是告个假了。”

    赈灾的事基本敲定,大家又商议了一会儿具体的细节,然后各自散去,匆匆忙忙干自己的事,李榆到了自己的书房,立即趴在书案上写起信来,这时候不求人是不行了。

    李榆首先给绰尔济喇嘛写信,信中谈到丰州目前的困难,以及将要采取的赈灾措施,明确说明这场大雪危害甚大,数万灾民急需救助,但丰州财力有限,既是熬过了雪灾,开春之前也会陷入饥荒之中,丰州人需要再一次同甘共苦、齐心协力应对危机,绝对不可有半点离心离德,而老喇嘛是老丰州人最崇敬的长者,有能力凝聚人心,他恳求老喇嘛一如既往地给予他充分的支持。

    李榆接着给大同监视太监刘文忠写信,如实向他报告丰州受灾的情况,请求他向皇上求情,念丰州为朝廷出力甚多,而且新近又在西拉木伦河大败附金蒙古各部,能伸出手帮他一把,丰州上下必定感恩戴德。随后他又给宣大总督张宗衡、三边总督洪承畴、大同巡抚张廷拱、山西巡抚宋统殷写信求援,希望这几位熟悉的老上官能给他些援助。轮到给顶头上司金声写信时,李榆有些犹豫了,他这位师傅顶着丰州屯田道的头衔,却长期滞留大同,除了偶尔来蛮汉山看看,什么事也不管,李榆想了一会儿,还是给他写了封信,询问丰州报上去的屯田总兵府及各卫所官吏为何还没有朝廷批复,到目前为止丰州高官除他之外,几乎人人都是伪官,如此下去丰州还是大明的疆土吗?

    李榆写完信后,立即吩咐莫日格安排人把信送出去,这时天已经很晚,巫浪哈等不及了,跑到门外喊李榆回去睡觉——李榆的书房是机要重地,她也不敢随便进。李榆苦笑一下,求人不如求己,自己的种自己播,自己的困境还是得自己应对。

    大统领府的号令一下,全丰州展开赈灾和自救行动,但这次大家心里有情绪,响应号召不如以往积极。营兵被扣了粮饷,牢骚话自然不会少,但从大统领到队长也一律粮饷减半,这让他们无话可说,而且在丰州当兵管吃管穿,粮饷不会被克扣、拖欠,家眷在卫所的还能得到不少优待,比起关内忍饥挨饿养不起家的明军,他们还是好得多,所以牢骚归牢骚,命令还是得执行。老百姓可就有怨气了,把外人接到家里住,而且吃自己的粮食,换谁也不乐意呀,而且有人私下传言,大统领是个好人,就是心太软了,他不该把明国流民带到蒙古人的草原上来,这才触怒了草原的神灵,降下大雪警告那些汉人。

    老百姓不支持,丰州的赈灾就难以推进,卫所官吏苦口婆心劝说百姓,但收效并不大——板升人还能勉强接纳无家可归的移民,而蒙古人就是不同意,而且关内人也不想住进他们的帐篷。事情紧急,数万灾民流离失所,随时可能死于饥寒,李榆亲自出面了,他与乌兰、巫浪哈两位哈屯冒着风雪下到村落、牧场,向百姓大声疾呼“我们都是丰州人”,号召百姓向同胞兄弟伸出援助之手,宣教司也随之大作舆论,把“我们都是丰州人”的口号喊得震天响,王昉还执笔把李榆拆自家木屋的木料用于给灾民搭建避寒房屋的事写成唱词,用秦腔、山西梆子和蒙古牧歌到处传唱,而这时绰尔济喇嘛风尘仆仆到了丰州。

    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