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 上(第3/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贞的关系与其说是荀贞的故吏、旧人,不是说是荀贞的弟子,每有兵事或其它大事,荀总会叫他参与机密,现而今,“干练知兵”四字,他确实也是称得上的,也到了该把他外放出去、独当一面、历练一番的时候了。

    不过,他毕竟年轻,也没有担任过什么特别重要的职务,却需得给他配上两个靠得住的副手。荀贞对他说道:“我意以李骧为守繁阳丞,以陈午为守繁阳尉,卿以为如何?”

    此次生擒於毒的功臣有七人,分别是程嘉、刘邓、关羽、张飞、赵云、李骧、陈午。

    程嘉的功劳最大,但根据观察,荀贞认为他这个人是谋士之才,不适合执政治民,因而打算把他留在身边,填补宣康的位置。刘邓是义从军中的重要军校,离不开他,不能外派。关羽性倨傲,按其在荀贞麾下的资历不足以为一县之令长,可如果用他为丞尉,恐怕他又会和上司不和,故此荀贞也不打算把他外派,准备用他顶替高素在义从中的位置。赵云投荀贞未久,资历太浅,年纪也轻,尚未加冠,暂时也无法委以重任,荀贞打算升用他来当典韦的副手。

    除去此四人,还有三人,这三人中张飞已去了内黄当守尉,剩下就只有李骧、陈午还没有论功行赏。李骧知书,陈午稳重,由他两人去任繁阳的守丞、守尉甚是合适。

    宣康自无不愿之理,连声应好。

    荀贞叮嘱他说道:“骧虽降将,午虽不识书,然此二人皆可堪用者,卿万不可轻视他两人!到任之后,对他二人当多多礼重,遇事不能决,可召他两人问之。”

    “诺。”

    “繁阳,就委於卿了!”

    宣康学刘备的话,也来了一句:“必不辱君命。”

    武安、繁阳有了守官,余下一个魏县,荀贞有心交给荀攸,可身边实在离不开他,不觉想起了邯郸荣,心道:“若是公宰在,必能胜任。”

    邯郸荣刚健敢为,为人机敏,正合荀攸所说之“严猛尚威、明察内敏”这个选人条件。只可惜,邯郸荣现在还在赵郡,他的父亲还在给他活动,他虽被举为孝廉,可帝国共百余郡国,每年被举为孝廉的人有数百之多,这么几百人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朝廷或三公府的辟除的,而且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活动来一个美职的,估计他还得再等一段时间才会有结果下来。

    荀攸看出了他的迟疑,说道:“明公可是在考虑守魏令的人选么?”

    “卿以为何人合适?”

    “最合适的当然是君卿了。”

    荀贞大摇其头,说道:“君卿,我之股肱也,不可去。”

    许仲在义从中威望极高,全靠他在军中,荀贞才能省出许多力气,和荀攸一样,他是万万不离开荀贞身边的,而且再则说了,许仲脸上有伤,依汉制,他也是不能出仕为吏的。

    “君卿既不可,退而求其次,荀成可也。”

    荀成虽然够不上“严猛尚威、明察内敏”的条件,但他是荀贞的族弟,自幼便与荀贞亲善,黄巾乱时,他跟着荀贞一块儿起兵,初掌辎重,后将兵,数获擢升,在荀贞军中诸人中,他的威望仅次许仲,最重要的他是士族出身,由他去坐镇魏县,足能保魏县万无一失。

    荀贞想了一想,却否决了荀攸的这个提议,说道:“仲仁自从我起兵以来,先掌辎重,后将兵,学骑射,读兵法,先后在军中多个职位上历练过,如今已知兵事,亦我之股肱也,我正准备大用他,用他来当君卿的副手,军中一日不可缺他,不可委以外县。”

    荀氏宗族虽众,可荀氏是儒学世家,知兵能战者不多,现在跟着荀贞的只有荀攸、荀成两人,而在军中任职的又只有荀成一人,他是绝对不能离开军中、改任文职的。他如果改任文职,那也就是说,数千义从步骑里将再无一个荀氏子弟掌兵,万一有变,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