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 兵者政之辅,政者兵之基 上(第2/4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邺县之东边屏障。魏南瞰内黄,北窥馆陶、清渊、平恩等郡北诸县,是邺县西边之屏障。繁阳位处魏县和内黄之间,此县在手,则魏、内黄俱无忧,且此县和荀贞早前在颍川为亭长时所就任的繁阳亭同名,算是和荀贞有缘。

    这三个县都很重要,不能任用魏郡人来当守令、长。

    荀贞以为然,问道:“如此,卿又以为此三县之守令长当任谁人?”

    “武安临太行,山中多贼,地方民风剽悍,可选一智勇之士任其守令长。魏县是於毒的老巢,於毒在当地的影响肯定不小,当择一严猛尚威、明察内敏之人为其守令。繁阳处魏与内黄之间,可选一干练知兵之吏为其守令长。”

    荀贞点了点头,笑对刘备说道:“玄德,卿智勇兼备,可愿为我守武安长?”

    武安是个小县,因而其长吏称县长不称县令。

    刘备闻言惊喜,虽说他早就知道跟着荀贞必然前途远大,却没想到去年刚当过中尉功曹,今年便更上一步,俨然一县之长了,他忙离席下拜,说道:“备必不辱君命!”

    宴席上的时候,荀贞训诫诸人,要他们学习程嘉,说“大丈夫受命於邦国,自当视死如归,以不辱君命”,刘备牢牢地把这句话记到了心里,转眼就用到了现在。

    荀贞笑着把他扶起,叫他坐回原位,说道:“卿虽英果干练,然亦不可无人辅佐,我意以简雍为守丞,以高素为守尉,卿以为如何?”

    “悉从明公之令。”

    见刘备高高兴兴地接受了任命,荀贞也很高兴,他笑吟吟地看了刘备两眼,心道:“假以时日,我未必不能把他与关、张分化开来。”

    不知不觉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已不能如以前那样寝则同寝、食则同食了。

    先是在赵郡时,荀贞任刘备为中尉功曹,把刘备安排在了郡府里,继而经过刘备的同意,把关羽、张飞安排去了义从里担任军职,他三人见面的机会就没有以往那么多了,继而在昨天,荀贞又把张飞派去了内黄当守尉,今夜又把刘备派去了武安当守长,关羽则继续留在义从军中,可以预料,他们三人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分处各地,见面的机会将会更加稀少了。

    见面一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会慢慢地变淡了。当然,也可能刘关张三人义气深厚,就算见面少,感情也不会变淡,可不管怎么说,事情总是在向好的一方面发展的。

    别的不说,就说荀贞当年想杀刘备的那个念头,如果他现在还想杀刘备,那么等刘备上任武安后,关羽、张飞都不在他的身边,只需一刺客就可将之杀掉了。

    甚至连刺客都不必派,给高素送个口信去就能把事情办妥,——高素对荀贞十分忠诚,且胆大妄为,只因看出荀贞对迟婢有意,他就能把迟婢的丈夫诬陷杀掉,何况一个刘备?虽说因为在赵郡时,他跟着刘备巡过一次郡,对刘备颇有好感,可这点好感还远不足以换刘备一命。

    而至於关羽、张飞会不会为刘备报仇?即使关羽、张飞知道是荀贞杀的刘备,可他两人分处两地,势单力孤,又能怎样呢?荀贞杀他两人也是举手之劳。

    只不过,荀贞而今的心态已与往日不同,却是不屑行此刺杀的伎俩了。

    武安的守官定为刘备、简雍、高素,繁阳的守长,荀贞选择了宣康。

    他笑对宣康说道:“叔业,可愿为我守繁阳?”

    宣康比刘备还惊喜,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明公欲任康为守繁阳长?”

    “公达适才说,当选一干练知兵之吏为守繁阳长,我想来想去,也只有是你了。”

    虽知荀贞这是调笑之词,却丝毫无损宣康的欢喜之情,他连忙出席下拜,大声应诺。

    从荀贞为颍川北部督邮时起,宣康就长随荀贞左右,他与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