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3/4页)  冲天香阵透长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俗,是从千古盛世唐朝开始的。唐朝玄宗年间,有华州华yīn(今陕西华yīn县)人吴筠,是当时著名道士。《新唐书隐逸传吴筠》中,说他“通经谊,美文辞,举进士不中。xìng高鲠,不耐沉浮於时,去居南阳倚帝山。”

    气节高洁耿直的人,历来不受重用,古今通然。吴筠出仕不成,于是修炼登仙之学。在河南嵩山,他师承道教上清派法主潘师正,领受了上清经法,名气越来越大。后来,玄宗皇帝听说他文章出众,更重要的是听说他知道登仙之路,于是派人征召。以隐为仕的吴筠兴冲冲出山,以为能够施展才华、报答君父。在帝都长安大同殿,皇帝命他为待诏翰林,并问他道法,他回答说,“道法之精,无如老子的《道德经》,其他都是枝词蔓说,白白浪费纸张而已。”皇帝又问神仙修炼之事,吴筠转换了话题,“此山林野人之事,不是人主所宜的”。

    吴筠从山野来到帝都,也把自己在会稽游历时结识的好友,同样郁郁不得志的李白推荐给了唐明皇,于是两人同为待诏翰林。也正是如此,才有了李白在帝都的故事,结果不理想,过程很辉煌。李白嗜酒,且酒后常有大作传世,正所谓“李白斗酒诗百篇”也。当时,他经常和另外七个人聚集于长乐坊的长安酒肆,尤以老徐家的稠酒最让他们流连忘返,每每大醉而归,人们称之为“饮中八仙”。这八仙,后来也促成了八仙宫的成形。至今,长乐坊八仙宫山门外的“长安酒肆”石碑旁,仍还有老徐家的黄桂稠酒店,店堂里高悬对联:“李白问道谁家好,刘伶回言此处高。”刘伶者,西晋的“竹林七贤”之一,也是一个嗜酒如命的落魄隐士。

    天宝年间,功成名就的玄宗皇帝心满意足,开元间的节俭之风一扫而空。正直的宰相张玄龄等人先后罢官,“口蜜腹剑”的一代权jiān李林甫等人粉墨登场。那时,杨玉环由儿媳变成了老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国忠这个国舅郎也逐渐进入了帝国的权力中心。边患风起云涌,吐蕃、南诏虎视眈眈,藩镇节度使个个拥兵自重,特别是杨贵妃的“假干儿子、真情夫”的安禄山更是野心勃勃,觊觎着无上的皇帝宝座。

    在这种时局下,庙堂之上的吴筠越来越坐不住了,皇帝沉湎于享乐,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更何况当时的吴筠本来就不在权力中心,一些关于名教世务的言论并不能打动皇帝。一天晚上,当他得知东大街出现流浪人一日之间三次被侯门望族狗咬的故事后,顿时觉得唐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当晚,他去看了那个苦命人。那人虽然危在旦夕,但生命力顽强,身上似乎蕴藏着一种强大的不灭能量,这让吴筠大感意外。吴筠近来勤研玄学,夜观天象后发现了后世几个不测之隐秘,颇为不安。因此当看到这个苦命人后,突然间有了个想法,一定要保全他xìng命,也许他就是后世消弭灾祸的不二人选。于是,苦命人被救,来到了秦岭深处、大巴山中,在沉梦谷中青檀树下兴盛起了一个游离于56个民族之外的新民族,直族。

    黑匣子(二)

    安禄山造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在这种世局下,吴筠最终得到皇帝的允许,辞官归野。在离开帝都之际,吴筠约李白在长乐坊的徐家酒肆纵酒。觥筹jiāo错、杯光流转,吴筠看着貌似青云得志的李白,突然说道,“兄弟,也许你还不知道,日后此处必兴盛起一座道观,名曰八仙庵,既取道教八仙之明意,亦有饮中八仙之暗意。”

    李白哈哈一笑,端起面前酒杯一饮而尽,“若真能如此,我辈幸甚,快哉快哉!”

    酒逢知己千杯少,吴筠也有些醉了,信口开河道,“玄妙之处在于,我吴家后世代代出道人,且往往在此道院寄身。”李白将信将疑,二人依依惜别,相约日后再见。

    吴筠酒后失言,懊悔不已,连夜离开京城回到老家华州华yīn县。家中有他的三儿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