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7、蝉蜕(3)(第6/8页)  官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再加上也能奏慷慨之声,演奏这曲《孤星独吟》确实恰如其会。既有江湖子弟江湖老的豪迈,又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情之所极,至于?潸然泪下!

    一曲罢,不知什么时候隔壁教唱的声音也停了,红妃抬头?正看到两个搭着□□看过来的人,一老一少,老的那个是老师,少的那个是弟子。做弟子的眼睛很亮,问道:“小娘子拉的什么琴,怎得从未见过?”

    “是嵇琴,请孟待诏特?意制的。”古时候乐器根本不可能做到现代乐器那样形制统一,一样乐器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再正常不过。一些人根据自身的需求做出修改也常见,如果改出来效果好,自此传播开,未来成为‘正统’也不是不可能。

    “嵇琴是恁般吗?”说话的人似乎自己也有些把不准,但也没有继续纠结这个,而是新的问题冒了出来:“方才小娘子拉的什

    么曲?”

    “听一路歧人拉过,只说是信手而来,无名?,且叫它《无名?曲》就是。”红妃只能如此说,说过之后那边的小弟子隔着墙说了几声‘妙音、妙音’,这才下了墙去。

    “琴虽是我亲手所制,却?是未曾想到...”孟思故这个制琴的人也没有想到这把琴拉起曲子来表现力出色到这个程度。他自己制琴时肯定是试过音色的,但一来他并不擅长嵇琴,二?来他对?红妃请他造的‘新式嵇琴’更不了解,真?正的演奏效果总是没那么清楚的。

    和孟思故的心情不同,红妃是非常惊异的...他惊异于?孟思故凭直觉做出了一把这样好的二?胡!

    别看红妃对?二?胡的构造,各个技术要点?了如指掌,但只是知道这些是制不出好琴的!就算不说匠人本身需要这方面?的经验了,就说制作工艺本身,那也是乐器厂一代一代慢慢试验出来的——形制是固定的没错,但其他的呢?

    别的不说,就比如一把二?胡的厚薄,是越厚越好吗?还是越薄越好?都不是,它有一个分寸,而且这分寸具体到每一把琴身上,根据材料等方面?的不同也有微妙差异。而其中的把握,要靠数代积累的工艺。

    红妃对?这方面?了解也不多,所以只能靠孟思故自己摸索。

    红妃自己也不是专业的二?胡演奏者,要说摸过什么顶级好琴那也是没有的。但就她有限的经验,这把新琴不差她上辈子拉的那把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的缅酸枝琴。那把琴够不上演奏级,也是演奏级以下的中高?档了!

    在此时能得到一把这样的琴已经是期望值以上了!

    孟思故也是极通音律之人,叹息道:“‘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可见是真?...如今制得此琴,也不枉殚精竭虑一回了。”

    请孟思故出手制琴并不便宜,像红妃这样特?制的还得加价(此时的乐器行价,若是古时流传下来的,价格是不好说的,属于?上不封顶的商品。而当世匠人所制,名?家所作、价极高?者有几十贯、百贯的,而除此之外,像是一把月琴,十贯以上就能得到质量优良的了)。

    红妃当初和孟思故说好的价钱是八十贯,

    这个价钱对?的上孟思故的身价,但孟思故在这把琴上花的心血可比平常的定制琴多的多!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在琢磨这把琴的分寸细节,这方面?他甚至没有可参考的,只能自己慢慢试!

    而之所以答应这样一宗活儿,与其说是为了报酬,还不如说是孟思故自己对?此有兴趣。他之前已经为红妃制过一把二?胡了,只不过因为是第一把,没有经验,也没有太?多时间琢磨,成品有些不尽如人意(对?比市面?上的嵇琴表现力已经很可以了,只是孟思故能感觉到,红妃托他制的这种嵇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如今听红妃一曲,确定自己的猜测一点?儿没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