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t;/p>
原来尹翁归曾是一名小狱吏,文武双全,既练得一手好剑术,又通晓律法,后来被提拔做了河东郡平阳县市吏。平阳县是霍光家乡,霍光宗族势力十分强悍。平日里,霍光宗亲奴客甚至经常携带武器在大街上为所欲为,欺男霸女。当地官员知道霍光执政,自然不敢惹。唯独尹翁归奉公执法,不畏权贵,将不法奴客全部抓捕送审。霍光宗亲纷纷送礼,希望他网开一面,不料尹翁归软硬不吃,始终不徇私情。</p>
后来霍光派田延年担任河东太守,一次田延年巡视诸县,听闻尹翁归事迹,大喜,于是擢拔尹翁归为卒史,带回府舍。后来见他文武双全,胆略过人,对他更加器重,擢拔他为督邮,负责督察县乡,宣达政令等。尹翁归不到数月,参核几十名官员。田延年大骇,于是命他负责督察汾南。当时河东郡二十八县分为汾北、汾南两部,田延年命他负责汾南,足见对其重视。在尹翁归的治理下,河东一片清平。</p>
尹翁归立了大功,田延年却被霍光擢拔为大司农。尹翁归算是为他人做了嫁衣,自古如此。好在田延年知恩图报,举荐尹翁归为都内令。都内令秩六百石,属大司农,掌管国家所藏货币、布帛等财物。后孝昭帝去世,尹翁归被提拔为弘农都尉,拱卫三辅。</p>
病已听说尹翁归事迹后赞叹道:“能出淤泥而不染者,这才是真正的能吏、贤吏,朕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昭告天下,天下官吏当效仿尹翁归,既要做奉公执法的能吏,又要做出淤泥而不染的贤吏。擢尹翁归为东海太守,将他与大鸿胪、京兆尹和东郡太守韩延寿并举为天下楷模。”</p>
大鸿胪董梁、京兆尹赵广汉忙下拜。病已笑道:“韩延寿是儒道仁术的代表,京兆尹是霸道法术的代表,大鸿胪是两者兼备,这个尹翁归也是两者兼备。将四人提为典范,是希望天下官吏都能效仿:勿忘初心,德能兼备。”</p>
尹翁归入朝谢恩,听闻廷尉于定国是东海郡郯县人,尹翁归前去向于定国辞行,顺便了解其家乡风土民情。备上薄礼,亲自登门。</p>
于定国正在家接待两个宗亲叔辈,两人听闻于定国当上了廷尉,于是千里迢迢前来替儿子求官。其中一人道:“定国啊,咱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孩子都大了,一身的学问没处使,你看能不能给安排安排?”另一人忙符合道:“是呀,当初你家被孬孩六欺负,要不是我们帮衬,你也没有今天,你可不能忘本啊!”</p>
于定国一声叹息,只好先应下,让两个叔辈先回去,留两个堂弟在府里住下。听闻东海太守要来拜访,于定国大喜,忙让两个堂弟坐在后堂,自己亲自出迎尹翁归。两人相谈甚欢,于定国左思右想,始终没敢开口。临走时尹翁归双手拜别道:“阁下留步!下官先告辞了。躬逢盛世,又有明君在上,真是我辈幸事!”于定国欣然点头道:“望足下善待我的同乡,在下不胜感激!”</p>
送走尹翁归后,于定国对两位堂弟无奈道:“尹府君是当今难得的贤吏,廉洁奉公,刚正不阿,我甚为敬佩。至于你们的事,你二人没有真才实学,我不敢开口啊!希望你们回去向两位叔父多解释解释,有一位廉洁奉公的父母官在咱们家乡,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何必在意虚名?”</p>
尹翁归到任后,先命人清查民间诉讼,为冤案平反,将违法乱纪之人登记在册。随后分县处置,亲自决断,公开审讯,公开判罪,依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