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0章 偏颇(第2/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役,

    在迎接永历入滇和平定孙可望叛乱等问题上,两人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自然,刘文秀的战功远不及李定国,但在当时稳定南明局势上,晋、蜀二王同为朝野所关注,合则兼美,离则两伤。

    可惜,李定国缺乏博大胸襟,未能对刘文秀推心置腹、共度时艰。

    交水之战后,李定国留在云南,刘文秀领兵追拿孙可望,实际上负有稳定贵州以及与清方接境地区的任务。

    他虽然未能擒获孙可望,但安抚地方和军队的工作做得相当出色。

    到1657年十月间,刘文秀见贵州形势已经稳定,而同清方相持的明军仍据守着四川大部和湖广武冈一线,就上疏奏请永历帝移驻贵阳,

    这样不仅可以体现进取精神,也便于就近指挥,振作士气。

    永历帝见奏后,已同意了这一建议,命礼部择吉日起行。

    然而十一月,李定国在进讨盘踞永昌的王自奇时,得知永历帝同意刘文秀迁都贵阳的建议后,大为不满,

    李定国于是;驻兵永昌,上疏告病,请卸兵事。

    永历帝拗不过李定国,;玺书慰劳,召回,迟延三月始赴阙。

    永历十二年正月元旦,;李定国请尽撤川楚守边各镇将回云南。遂罢幸黔之议。

    这是李、刘之间裂痕的第一次明显暴露。

    从当时形势来说,刘文秀的建议基本上是正确的,

    李定国反对移跸贵阳,如果是考虑到永历帝秉性怯弱,距敌越远越好,加上移跸之时必然增加沿途各地百姓的负担,主张留驻昆明自有可取之处。

    但是,他的上疏告病和要挟永历帝撤回川楚守边诸将,显然是针对蜀王刘文秀的。

    因为他的亲信部队主要集中在云南,而刘文秀安抚了贵州、四川、湖广的军队,李定国不免有所顾忌,

    他耽心移跸贵阳之后,刘文秀的地位将凌驾于自己之上,也担心刘文秀会变成另一个孙可望。

    这年二月,李定国又建议永历帝召回刘文秀,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失策。

    清廷那时正利用南明内讧、孙可望来降的时机调兵遣将准备大举进攻,

    李定国却心存芥蒂,把刘文秀和处于一线的将领调回大后方昆明,严重地削弱了前方指挥部署。

    这说明李定国在平定孙可望叛乱以后,对抗清大局缺乏全面考虑,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巩固自己在永历朝廷中的地位上面。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