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西1章 日薄西山(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晋王李定国对蜀王刘文秀的不公,引起了朝臣的一片哗然,

    延臣金简等就上疏进谏道:

    ;内患虽除,外忧方棘,伺我者方雁行顿刃,待两虎之一毙一伤以奋其勇;而我酣歌于漏舟,熟睡于积薪之上,能旦夕否乎?

    刘文秀对局势的危险有清醒的估计,他在追逐孙可望的过程中,注意收集孙可望部下兵将,多达三万余人,加以改编训练,打算用于守卫同清军接境地区。

    他的豁达大度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

    孙可望虽然叛变了,跟着投降清朝的不过几百人,而且没有一个重要将领。

    这说明原先尊奉;国主的大批将士在关键时刻是识大体的,不应心存畛域,加以歧视和打击。

    可是,李定国却缺乏广阔的胸怀,采取了一些歧视原属孙可望部下将士的错误做法,

    比如;以收获孙可望之兵名曰秦兵,滇省旧兵名日晋兵,

    ;由是孙可望之兵心懒矣。

    据记载,刘文秀追赶孙可望至贵州后,由于孙可望事先逃走,刘文秀就留在贵州从事善后事宜,重点是稳定内部,防止清军乘衅进犯。

    事情刚有头绪,李定国却向永历帝建议召回刘文秀。

    见面之后,永历帝本应慰劳一番,却一开口就质问孙可望是怎样逃脱的。

    刘文秀回奏:;彼时杀败孙可望之际,不料他走小路。臣带多兵只从大路追去……

    永历帝沉默了很久才说道:;若捉不住,原也不宜追他。今追之不获,反激之投他处,恐滇南之祸不远矣。

    朱由榔这一番话简直是语无伦次,什么叫;不宜追他?

    难道在交水之战后,让孙可望返回贵阳重整兵马,他还可以充当云南的屏障吗?

    刘文秀稳定贵州、四川、湖广一带功劳很大,

    李定国和永历帝把他和主要将领召回昆明,使刘文秀的善后工作未能有效进行已是重大失误,对刘文秀的乱加指责更使他心灰意冷。

    刘文秀的被召回,意味着被解除兵权,朝廷在晋、蜀二王之间已明显地倚重李定国,一些目光短浅的举措又使刘文秀深为不满。

    他内心非常苦闷,甚至私下对人说:;退狼进虎,晋王必败国。

    刘文秀把李定国比作孙可望第二,自然是失之偏激,但他对定国大权独揽和处事不当表示反感大体上是正确的。

    这以后刘文秀日趋消极,;凡大朝日始上朝一走,常朝日俱不去,

    ;将一切兵马事务悉交护卫陈建料理,亦不出府。

    不久后,刘文秀发病卧床不起,永历帝和李定国都曾去探望,再三宽慰,派医调治。

    但心病无药医,1658年的四月二十五日,刘文秀郁郁而亡。

    临终前,刘文秀上遗表云:

    ;北兵日逼,国势日危,请入蜀以就十三家之兵。

    臣有窖金一十六万,可以充饷。臣之妻子族属皆当执鞭弭以从王事……此臣区区之心,死而犹视者也。

    刘文秀在病危之时对国家大事仍萦绕于心,

    所提建议都是从大局出发,不仅不赞成歧视原大西军部分兵将,还主张应该同以原大顺军为主体的夔东十三家兵马紧密团结,共赴国难。

    言外之意,是对李定国执掌朝廷大权后在用人行政上的失误提出了批评。

    刘文秀是永历朝中,地位仅次于李定国的人物,他郁郁而亡之时,正执清军大举进攻的档口,听闻他的死讯后,明军的士气为之大沮。

    总之,李定国的气节与军事才能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