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 有钱就有粮(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花生油?

    郑锦纳闷,他记得糖业书籍上说过,脱色处理最早是加入牛乳,中国人用的方法是鸡鸭蛋的蛋清,作用原理是用蛋白质去除掉里面的杂质,

    花生油有蛋白质吗?

    纳闷归纳闷,他决定继续看下去,蔗液煮成稀糊状后取出注入;瓦溜,

    这东西是个圆锥体形,上大下小,高约1尺多,底尖端有小孔,用禾草塞住,搁置在一个大瓦缸之上,让其慢慢的结晶。

    含有大量杂质的糖液会顺着茅草从下面的小孔慢慢流出,最后在;瓦溜里只剩下纯晶体的糖。

    郑锦问了一下,知道一个瓦溜能够出赤砂糖10公斤。

    但是看起来这种糖的颜色非常的深,比平常所见的一般的红糖还要深一些,近乎所谓的;黑糖。

    瓦缸里流下来的东西,颜色发黑,郑锦知道这就是;糖蜜了,

    蔗汁在熬炼过程中,随着砂糖的不断结晶出来,最后留下的就是深色母液,这种母液里依然含有不少糖,但是却无法采用较好的手段将其分离出来,

    一直到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才有技术能回收利用其中的糖分。

    再早之前,糖蜜作为一种下边脚料,就只能走综合利用的道路。

    最有前途的一种作用便是用来酿酒――朗姆酒的原料正是糖蜜。

    工人们说这漏下来的他们称为;潲水糖,可以继续熬制成一种黑砂糖,也能用来制作食品,但是无法外销了。

    但在郑锦看来,制作黑砂糖远不如做朗姆酒实惠。

    ;这里有做白糖或者冰糖的吗?

    几个工人听了都只摇头,徐闻这里几乎无人做白糖冰糖,各家糖寮里都是做这样的赤砂糖,

    还有一些也有做糖砖的,

    方法是把按照制赤砂糖的煮熬方法把蔗汁煮至糊状后,取出倒入大铁盆中,用木棍频频搅动,至结晶后即倒入方格糖框中,用刀切成块状则为砖糖。

    砖糖用干蔗叶包装在大竹箩里,每箩为50块。

    郑锦算了下整个制糖过程,计算下来,这间糖寮日产赤砂糖大约在100公斤左右,规模真是小得可怜。

    一圈观看下来,雷州的制糖业可以借鉴的地方实在不多。

    一开始东宁的制糖厂其实也与这里差不太多,但不知不觉间,已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随后,郑锦又让人把附近的几户蔗农都带来了。

    郑锦一一询问了他们的情况,这些蔗农的种植面积都非常小,小得不过十几亩,大得也才三四十亩。

    根据他们的说法,每亩大概能出糖三石多,他们种了甘蔗,收获之后就送到这里来代加工制糖。

    这家糖寮对来料加工采用分成的做法:糖寮分四成,蔗农分六成,

    有的地方则是付钱加工,产品都归蔗农,算下来两边的成本都差不多。

    当然,也有蔗农干脆将甘蔗收割后,便全部以原料价格卖给糖寮,得钱虽然少了些,但也不用再操心卖糖之事。

    回到徐闻城后,郑锦对新任命的徐闻县令庄文烈吩咐道:

    ;徐闻的糖寮太多了,干脆合并撤销,进行集约化生产,把甘蔗都运过来统一加工处理。容易上规模,甘蔗渣利用起来也容易……

    至于其他的改进方面,远不是仅仅是加工设备和生产工艺的问题,在糖寮里他已经查看了用来榨汁的甘蔗,居然是竹蔗。

    这是中国原产的一种甘蔗,虽然是专门的榨糖品种,在含糖量上却还比不上;昆仑蔗――虽然后者实际上是果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