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7章 雷州的蔗糖工艺(第1/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几个小吏的带路下,郑锦等人走进了一个甘蔗庄园,

    说是庄园,其实也就是个稍微考究些的农家院落而已。

    房屋之外,还带着一个极大的场院,专门用来堆放收获的甘蔗,在庄墙外则一处建筑,便是土糖寮的位置,外面还养了好几头牛、骡等畜力。

    郑锦原以为这样的庄子应该有管事、工匠之类的人物存在,一问却什么人都没有,

    这庄子连糖寮就是某农家的私产,种植、榨汁、制糖都是这户人家一大家子人一力包办的。

    郑锦对此大为惊讶,

    要知道,甘蔗这种产业可是需要很多人手的,特别是收割季节,需要的大量人力投入,

    后世还好一点,很多都是蔗农自己送货上门,糖厂只要过秤收购好了,

    然而现在却还需自己种植,甘蔗收割后,还要织清理、捆扎、榨汁……

    如此繁重的劳作,只一家人是如何忙得过来的?

    一问之下,才知甘蔗确实是他们家一己之力种植的,到了收割的时候,才雇些人帮忙——请的都是乡里乡亲,中午包一顿饭,用不了几个工钱。

    等到甘蔗收割完毕,清理、捆扎全部运回糖寮后,剩下的伙计就由他们一家七八口人来完成了。

    如此一来,确实剩下了大笔人工费用,但规模也就那样了,而且十分的辛苦,不过一年下来,总还是比在田里刨食强太多,至少吃穿不愁。

    接下来,郑锦等人又去了一处糖寮,那里的规模稍大些,请了三个长工,但三个都不是技术工,

    按他们的说法,整个糖寮用的工是五个人:煮糖师傅、榨蔗、管牛、烧火、杂工。

    煮糖和榨蔗,都是他们家自己出人。

    特别的;煮糖这一步骤,可是个技术活,掌握在自家人手里,也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泄。

    郑锦听后,倒是对此时雷州半岛的煮糖工艺来的兴趣,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与他们东宁州有何区别。

    雷州半岛的土糖寮,制糖流程简单说来是;牛拉石辘榨蔗,锅灶熬糖,瓦器分蜜,

    虽然按后世的标准看很落后,但在此时也是比较先进的工艺。

    整个糖寮占地相当广阔,用来堆放待加工的甘蔗和甘蔗渣,主要的建筑是一座圆锥形的棚屋和一间大草房。

    整个结构可以说简陋不堪,材料不要说砖瓦,连木头都没有多少。是所谓的;草瓦茨墙。

    茅草屋底部约五十尺,高约三十尺,内部以麻竹支撑,屋顶以茅草、稻草、或甘蔗叶等铺盖而成,是压榨甘蔗的地方。

    熬糖屋内排列孔明鼎,是煮糖的地方。里面罗列着些各式设备,无非木辘、大锅、炉灶、瓦缸之类。

    工人先削净甘蔗,捆扎成担放在木辘旁,这种木辊是用荔枝木做成,坚硬无比。

    一人放蔗入辘,一人赶牛带动榨辘转动,先拉动第一个辘,通过木齿带动第二个辘。木辘互相挤压,连续三次才挤干蔗汁。

    第三次挤压时,工人还要将辘向里调整的再夹紧些,使蔗渣榨得更干。

    压榨出来的蔗汁沿辘流下底座沟槽,通过竹筒流入大瓦缸沉淀。

    郑锦得十分仔细,这木榨辘的榨力看似很大,实际还不如他后来见过的清代榨辘,起码那也是石头的,在硬度上要高得多。

    他用手捻了下甘蔗渣――三次压榨之后蔗渣里留下的蔗汁还是相当的多。

    这样压榨了差不多四十分钟,用来牵引榨辊的水牛已经浑身出汗,脚步也慢了。

    看来耗力是很大的,工人开始换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