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7章 雷州的蔗糖工艺(第2/2页)  我老爹是郑成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郑锦问了一下,每次压榨的时侯要榨蔗捆四把。一昼夜换牛要三十到三十五次。

    难怪这糖寮要养四五头牛之多了。

    他让人称重了下每捆甘蔗的重量,又在心里默默的心算了一番。

    这种加工手段,一昼夜不停歇的加工只不过加工将近到2000公斤而已。

    而且据工人说,有时侯木榨辘还常会有损坏的现象,要停工修理。损耗的时间相当的多。

    ;有用石头的做榨辘的么?郑锦问。

    工人们都说没见识过,本地的糖寮没五十也有三十家,从来没听说过用石头做得,

    木制的都嫌累,换成石头做的,牲畜还不累坏了?

    郑锦点点头,看来这一技术改进是在清代出现的,石榨辘的话,每昼夜可以处理2500公斤,效率提高就大得多了。

    现在东宁州的糖厂基本都是换成了石榨辘,且因为是以水力替代了畜力,效率上完全不能相比。

    榨出来的甘蔗汁,在经过初步的沉淀之后,草草的撇去上面的碎片草茎之类的,然后被倒在大铁锅里煮,三口大锅呈品字形排列着,

    郑锦没看出这种排列方式对生产工艺或者效率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唯一想到的大约是这种办法可以集中用热?

    甘蔗汁熬煮到浆液,将沸未沸的时侯,原本是烧火的这位工人开始用大勺聊去上面的泡沫和杂物,

    接着,用从石灰包里用甘蔗叶包了些石灰过来,洒了进去。

    这是用来澄清糖液的。

    为了除去蔗汁中的混合物,获得较洁净的结晶体,一个重要的工艺流程就是在过滤除去不容物后再加入澄清剂,

    现代糖厂常用的澄清剂里就有石灰,在古代自然也是如此,石灰比其他诸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过磷酸钙之类的澄清剂要好获取多了。

    有些地方做土糖会使用草木灰,作用是类似的。

    石灰能和甘蔗汁里的各种杂质中和分解掉,所以不管是白糖还是红糖,里面都是没半点石灰的。

    古人当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这么做当然是经过数百里的经验积累下来的。

    撒了石灰后,甘蔗汁已经呈现出黄色,

    几个工人一起动手,把锅子里的甘蔗液倒入第二口锅子,慢慢的蒸发其中的水分,同时在第一口锅子里重复刚才的过程。

    待到然后把含糖量较高的蔗汁移入第三口锅,加入些油。

    郑锦问:;你们加得是什么?

    工人忙回禀:;是花生油。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